邓州约茶上课,邓州茶约学习交流
最近朋友圈里老看见“邓州约茶上课”的动静,刚开始还琢磨着是不是新开的茶馆搞促销,后来才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
这事儿得从半个月前说起。我跟着朋友去了趟社区活动室,推开门就闻到满屋茶香。五六个人围着长桌,有个戴眼镜的大哥正在讲解怎么泡绿茶。“水温不能太高,80度正好”,他边说边演示,手里的玻璃杯转着圈儿地烫壶温杯。我找了个空位坐下,旁边的大姐顺手给我递了杯刚沏好的信阳毛尖。
茶香里的门道
原来这就是大家说的邓州茶约学习交流啊。说是上课,其实更像老邻居串门。穿格子衬衫的李老师是开茶店的,他讲的东西特别接地气。“咱们平时泡茶,别整那些花里胡哨的,关键是茶叶量和水温把握好。”他拿起盖碗,“像这种铁观音,第一泡要快进快出,就当是叫醒茶叶。”
坐在我对面的大叔试着泡了一壶,手法生疏但特别认真。茶水倒出来的瞬间,他笑得跟孩子似的:“哎呦,这比我平时泡的好喝多了!”大家都笑起来,七嘴八舌地交流自己的心得。这种氛围,比正经课堂轻松多了,倒真像是在朋友家喝茶聊天。
后来我又去了几次,发现这个邓州约茶上课的内容还挺丰富。有时候讲茶叶分类,有时候教茶具挑选,上周还专门说了说怎么保存茶叶。王阿姨说她之前把龙井放冰箱,结果串味了,心疼得不行。李老师就教大家用锡箔袋加铁罐的方法,“茶叶最怕潮湿和异味,就像人住房子要通风透气一个道理。”
茶杯里的交情
最让我感动的是上次的普洱茶专场。九十多岁的刘爷爷把他收藏了二十多年的老茶饼带来了,拆茶的时候手都在抖。他说儿子在国外,家里就他一个人,现在来参加邓州茶约学习交流,感觉像是多了群儿女。我们围着他,看他慢慢讲解怎么辨别普洱的年份,怎么泡出醇厚的口感。
茶汤在杯中流转,从浅琥珀色到深红褐色,就像时光在茶水里沉淀。刘爷爷说,喝茶喝的不仅是味道,还有记忆。他指着茶饼上的纹路,“这些都是岁月的痕迹,跟我们脸上的皱纹一样,都是故事。”
现在每周的邓州约茶上课成了我最期待的事。不是为了学多少专业知识,就是喜欢那种围坐在一起的感觉。新来的小张昨天还闹了个笑话,把茶荷当成了放点心的盘子,大家笑作一团,反而让气氛更轻松了。
其实想想,生活不就是需要这样的小确幸吗?在忙碌的间隙,找个地方坐下来,闻闻茶香,说说家常。茶杯端起放下之间,烦恼好像也跟着淡了。这种自在的感觉,或许就是邓州茶约学习交流最吸引人的地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