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300一晚同城约茶,玉树同城300约茶夜聚
最近朋友圈里总看见有人转发“玉树300一晚同城约茶”的消息,刚开始还以为是新开的茶室搞促销。直到上周路过城东老街,才在巷子深处发现这家挂着竹帘的小馆子。
推门进去就闻到一股陈年普洱的沉香,穿棉麻褂子的老板正在茶台前碾茶饼。他抬头笑了笑:“生客?试试我们玉树同城300约茶夜聚的招牌茶席?”
藏在城市褶皱里的温润时光
红泥小炉咕嘟咕嘟煮着山泉水,老板递来一只暖手的青瓷杯。“很多人冲着价格来,最后却爱上这儿的慢节奏。”他边说边展示茶盒里来自不同山头的茶叶,其中就有玉树地区特有的高原古树茶。
邻座戴眼镜的大哥插话:“我每周叁下班都来这儿参加玉树300一晚同城约茶活动,比泡酒吧舒坦多了。”他晃了晃手里的茶汤,“关键是能遇见各路有意思的人——上周还碰到个在玉树支教十年的老师。”
这时门铃轻响,进来几个说着藏语的年轻人。老板熟络地取出镶银边的木碗,开始打酥油茶。“虽然主打汉族茶道,但来这儿的藏族朋友也不少。”他手腕轻旋,茶汤在暖光下漾出金圈,“有时候聊得投缘,他们会教客人唱仓央嘉措的情歌呢。”
墙上的老式挂钟指向九点,陆续又来了几拨人。有刚加完班的白领,有背着相机的旅行博主,还有个带着围棋来的老先生。小小的茶室渐渐坐满了,却丝毫不显拥挤吵闹。
叁百块买到的不仅是茶香
穿民族服饰的姑娘开始分发手作茶点,是用青稞面和野生蜂蜜做的。“其实玉树同城300约茶夜聚最打动人的,是让陌生人变成朋友。”她指指角落里正在交换联系方式的两桌人,“上个月有对茶友发现彼此是小学同学,当时全场都在鼓掌。”
老板往我杯里续了道茶,悄悄说:“常客都知道,要是赶上雨夜来,还能听到我收藏的上世纪老唱片。”窗外恰好飘起细雨,他转身取出黑胶唱片放在留声机上,周璇的嗓音伴着茶香在室内流淌。
戴眼镜的大哥拿出手机给我看相册:元宵节的茶汤圆,端午的茶香粽,还有中秋那晚茶室天井里的月亮。“这些都不另外收费,老板说算是给老茶客的彩蛋。”照片里的人们围着茶席笑语盈盈,确实像某个温馨的大家庭。
临走时老板往我包里塞了包茶样:“下次赶上周五来,我们偶尔会办诗歌朗诵会。”他眨眨眼,“上次有个小伙子念了自己写的诗,第二天就和常坐窗边的姑娘牵手成功了。”
夜雨初停的石板路倒映着暖黄的灯光,回头望去,那间亮着灯笼的茶室宛如城市夜晚的温暖注脚。忽然理解为什么有人会专门标注日历,准时赴这场玉树300一晚同城约茶的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