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私人工作室快餐,陇南私房菜特色简餐
最近路过巷子口,发现新开了家挺特别的小店。木质招牌上刻着"陇南私房菜特色简餐",透过玻璃窗能看见叁四张原木桌子。说实在的,这种私人工作室形式的餐馆在咱们这儿还真不多见。
推门进去时铃铛清脆地响了两声,老板娘正端着青花瓷碗从厨房出来。"今天有刚摘的龙须菜,"她擦擦手笑着说,"从陇南山里送来的。"
家常味道的讲究
墙上的菜单是用粉笔写的,每天就七八个菜。我点了个腊肉炒龙须菜,又要了碗杂粮饭。厨房是开放式的,能看见厨师掂锅翻炒的模样。腊肉的烟熏味混着青菜的清香飘过来,让人想起小时候奶奶生火做饭的灶台。
等菜的工夫,我发现每张桌子都不同。有的带着天然木纹,有的嵌着青石板。老板娘说这些桌椅都是从陇南老乡家里收来的老物件。这倒让我想起去年去陇南旅行时,在农户家借宿的日子。
菜上得很快。腊肉切得薄薄的,透着琥珀色的光泽。龙须菜碧绿清脆,挂着亮晶晶的油花。吃起来嘛,腊肉咸香恰到好处,龙须菜还带着山野的清新气息。这种私人工作室式的经营,确实能让食材保持最新鲜的状态。
旁边桌的客人像是熟客,直接点了荞麦面。老板娘边下面边聊天:"今天的酸菜是王婶自家腌的,她家每年就做两缸。"这种邻里闲话般的对话,让吃饭多了几分亲切。
小空间里的人情味
第二次去是个雨天的傍晚。店里就两桌客人,暖黄的灯光照在深色木桌上。我试着点了他们的特色简餐,是个叁菜一汤的搭配。透过玻璃隔断,能看见厨师在仔细摆盘。
简餐里的豆腐丸子特别入味。老板娘说这是用陇南老品种黄豆做的,点卤时要注意火候。正说着,后厨传来"刺啦"一声,新鲜的辣椒段下锅爆香,整个屋子顿时弥漫着诱人的香气。
常来的李老师就住在对面小区,他说这儿就像邻居家的厨房。可不是嘛,上次看见老板娘给独自吃饭的老人多盛了碗汤,临走还往他手里塞了个茶叶蛋。这种细微处的关照,在大饭店里确实难得见到。
结账时瞥见墙角摆着几个陶罐,老板娘说那是准备腌新笋的。她掀开其中一个罐子让我闻了闻,混合着花椒和酒香的腌菜味扑面而来。"再过半个月就能吃了,"她神秘地眨眨眼,"到时候来尝尝?"
走出店门,雨已经停了。回头望见窗内温暖的灯光,忽然觉得这样的陇南私人工作室快餐,倒像是城市里的一个温馨驿站。明天中午,或许该来尝尝他们新出的凉拌山野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