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附近学生24小时随叫随到手机号,附近学生随时联系联系方式
晚上十一点半的求助电话
手机铃声在深夜响起时,我正对着电脑发呆。电话那头是个带着哭腔的女生:“学长,我弟弟高烧不退,家里就我一个人...能帮我联系校医院的值班医生吗?”我立刻翻出通讯录,十分钟后,校医室的王医生就带着退烧药赶到了她的出租屋。这事儿让我感触很深——在莱阳附近读书的孩子们,很多时候真的需要有个能随时联系上的帮手。
说起来,这个“附近学生随时联系联系方式”的互助网络,最初只是我们几个毕业生建的微信群。叁年前毕业聚餐,学弟小赵喝多了感慨:“毕业后遇到急事,都不知道该找谁商量。”这句话戳中了我们。于是,最初只有八个人的群组慢慢扩张,现在居然有了近百名成员,涵盖了周边叁所大学的学生。
你可能想问,现在社交软件这么多,为啥非要留手机号?其实我们试过各种方式。有次暴雨导致片区停电,微信消息根本发不出去,反而是最传统的电话打通了。从那以后,我们就坚持要把莱阳附近学生24小时随叫随到手机号登记在册。当然,这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给的联系方式,每位新成员都要经过老成员引荐,我们得确保大家的信息安全。
去年冬天发生的事让我印象特别深。凌晨两点,化工系的大一新生小李突发急性阑尾炎,室友手忙脚乱地在群里发消息。刚好群里有个医学院的学姐还没睡,她一边指导他们怎么应急处理,一边让我们联系了值班的校车司机。从打电话到送进医院手术室,前后不到四十分钟。主治医生说,再晚来一会儿就可能穿孔了。
其实大部分时候都是些小事。比如上周五,有个学妹钥匙反锁在屋里,在群里问谁认识开锁师傅。我直接把存着的开锁师傅电话发过去,十分钟就解决了。还有帮忙代取快递、临时照看宠物、期末复习答疑...这些琐碎的小事,构成了我们这个互助网络的日常。
当然,我们也遇到过质疑。有人觉得留手机号太麻烦,不如用匿名社交软件。但真正遇到急事时,能听到真人的声音,那种安心感是冷冰冰的对话框给不了的。记得有次深夜,有个学弟求职受挫,在电话里聊了半个多小时,后来他说,要不是能直接通话,可能那晚真的会想不开。
现在这个联络网已经成了大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前两天还有个毕业生回来看我们,说她现在在公司也组建了类似的互助小组。“在莱阳读书时养成的互帮互助的习惯,让我在工作中也受益匪浅。”她这么说道。
如果你也在莱阳附近读书,可能某天会需要这样的帮助。不过要记住,任何需要随时联系的联系方式都要谨慎对待。我们这套系统能运转顺畅,靠的是严格的入群审核和成员间的信任。毕竟,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夜又深了,我把手机调成震动放在枕边。虽然偶尔会被深夜的求助电话吵醒,但想到能帮到那些遇到困难的同学们,这点睡眠损失实在不算什么。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我们这些学子就像彼此的家人,这份温暖,值得用心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