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学生品茶工作室,晋中学子茶艺交流坊

发布时间:2025-11-07 13:06:37 来源:原创内容

这几天路过学校艺术楼,总能闻到一阵若有似无的茶香。循着味道走上叁楼,才发现走廊尽头那间原本堆旧课桌椅的教室,现在挂上了“晋中学生品茶工作室”的木牌子。推门进去,正好看见几个同学围着长桌摆弄茶具,有个男生小心翼翼地把热水注入盖碗,旁边戴眼镜的女生赶紧提醒:“水温太高啦,绿茶要用85度哦!”

工作室负责人小陈给我泡了杯龙井,翠绿的芽叶在玻璃杯里舒展翻滚。“我们最开始就是几个爱喝茶的同学凑在一起,”他转动着手中的茶杯,“后来发现好多人都对茶文化感兴趣,语文老师还说可以结合课本里的茶诗搞些活动。”慢慢地,这个晋中学生品茶工作室从叁五人的小圈子,发展成了现在二十多人的社团。

从喝茶到懂茶

高二的李悦告诉我,她以前觉得喝茶是爷爷奶奶那辈的事。直到有次来这里喝了茉莉花茶,才发现原来茶可以有这么多层次的味道。“现在我们经常在晋中学子茶艺交流坊分享各种茶叶,上周还尝了台湾的冻顶乌龙。”她边说边给我看手机里的照片,照片上同学们正认真记录每种茶的香气特点。

确实,这个工作室最特别的地方在于,它不只是简单品茶,而是真正在搭建一个茶文化交流的平台。上周他们甚至请来了茶艺师现场演示潮汕工夫茶的“关公巡城”“韩信点兵”,那些行云流水的动作让在场同学看得入迷。

让我意外的是,来这里的不全是文艺气息浓厚的同学。隔壁班那个总在篮球场挥汗如雨的高个子男生,现在居然成了工作室的常客。“训练完来这里喝杯茶,整个人都静下来了,”他不好意思地笑笑,“而且学会了泡茶,回家还能陪老爸喝几杯。”

工作室的墙上贴满了同学们参加活动时拍的照片——春日茶会大家坐在樱花树下品茗,冬至那天围在一起煮老白茶,还有那次特别的“盲品挑战”,有人把红茶认成了黑茶,惹得全场哈哈大笑。这些温暖的瞬间,让这个空间充满了特别的活力。

负责茶具管理的同学告诉我,他们最近在尝试复原唐代的煎茶法。“按照《茶经》里的描述,我们把茶饼烤香、碾碎、过滤,虽然最后煮出来的味道有点怪,但这个过程太有意思了。”他说这话时眼睛发亮,手上还比划着碾茶的动作。

说起来,这个学生品茶工作室能走到今天,确实不容易。最初没有固定场地,他们只能轮流在空教室活动;经费有限,大家凑钱买的茶叶都要精打细算。但正是这些困难,反而让成员们更加珍惜每次相聚的时光。

窗外传来下课铃声,又有几个同学说说笑笑地推门进来。他们熟练地取出茶具,烧水,温杯,整个动作如行云流水。看着他们专注的神情,我突然觉得,这间飘着茶香的工作室,早已成为校园里一个特别的存在——不只是品茶的地方,更是让年轻的心灵慢下来、感受传统文化的港湾。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