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峡附近学生约100叁小时,相近的学生活动安排叁小时
那天路过青铜峡景区门口,正好碰上隔壁学校的李老师带着学生做活动。几个班的学生差不多一百来人,在黄河边忙活得热火朝天。李老师擦着汗说:"这次学生活动安排叁小时,既要保证安全又要让大家有收获,可费了不少心思。"
我好奇地跟着看了会儿,发现他们分成好几个小组。靠近河滩的那组正在用无人机拍摄候鸟,几个男生小心翼翼操控着设备,女生们则认真记录观测数据。带队的科学老师不时提醒大家注意脚下,毕竟黄河岸边还是有些湿滑的。
在玩耍中学习
有个扎马尾辫的女生兴奋地给我看她的记录本:"我们这组主要负责统计这段时间经过的候鸟种类。才一个多小时就发现了七种呢!"她翻开写得密密麻麻的记录页,"以前在课本上看到保护候鸟的知识总觉得很遥远,现在看着它们从头顶飞过,突然就明白为什么要保护生态环境了。"
不远处传来阵阵笑语,原来是手工小组在用河滩的卵石作画。有个男生把捡到的石头拼成骆驼形状,旁边的小伙伴们都在给他出主意。指导老师笑着说:"这些作品要带回学校展览,学生们可认真了。"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虽然活动时间只有叁小时左右,但每个环节都安排得恰到好处。从开始的破冰游戏,到中间分组活动,再到最后的小组分享,整个过程既充实又不显得匆忙。有个戴眼镜的男生告诉我,他们班同学都特别喜欢这样的户外教学,比坐在教室里听课有意思多了。
李老师抽空和我聊了几句:"像这样组织青铜峡附近学生约100叁小时的活动,我们每个学期都会策划几次。既要考虑教学内容,又要确保安全,确实需要精心设计。"他指着正在进行的各个小组,"你看,同样是观察自然,不同年级的同学就有不同的任务安排。"
夕阳开始西斜时,同学们陆续收拾器材。几个男生主动帮着清理场地,把垃圾分类装好。带队老师吹响集合哨,同学们迅速整队,虽然脸上带着疲惫,但眼睛里都闪着光。这次叁小时左右的学生活动安排,看来确实让大家收获不少。
回程的路上,还能听到同学们兴奋地讨论着今天的见闻。有个女生对她的同伴说:"我爸爸就是青铜峡长大的,他说小时候经常在这片河滩玩。下次要带他一起来,看看现在的变化。"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学生们学到了知识,更让他们对这片土地产生了更深的感情。
看着渐行渐远的校车,我不禁想,这样寓教于乐的学生活动安排叁小时,或许正是现在孩子们最需要的。在山水之间感受知识的魅力,在团队协作中收获成长,这样的经历一定会留在他们的记忆里很久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