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同城喝茶上课,本地休闲学习交流
一个充满烟火气的学习角
说起“上课”,我们脑海里浮现的往往是严肃的教室、讲台和黑板。但在咱们阆中,这事儿却变得有点不一样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同城喝茶上课”悄悄成了一种新风气。你别误会,这可不是什么正经八百的培训班,它更像是一种…嗯,怎么说呢,一种带着茶香的朋友圈聚会。
我就参加过那么一回,印象特别深。那天下午,我们约在古城里一个挺安静的小茶馆。去之前我心里还直打鼓,寻思着这能学到个啥?结果一进门,就看到七八个人围坐一桌,中间坐着位本地的老手艺人,正一边摆弄着手里的皮影,一边跟我们讲这老物件的门道。茶在壶里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大伙儿嗑着瓜子,时不时插句话问个问题,那感觉,完全不像上课,倒像是听自家长辈讲故事。
你看,这种学习方式妙就妙在它没压力。你不用正襟危坐,也不用担心被老师点名。渴了你就喝口茶,有啥想法随时都能说出来。就在这种松弛的氛围里,很多知识反而像喝茶一样,不知不觉就进了肚子。我那天不仅弄明白了皮影戏的“前手”和“后手”是咋回事,还亲手比划了两下,虽然笨手笨脚的,但那份快乐是实实在在的。
这种本地休闲学习交流的形式,之所以能在咱们这儿扎根,跟阆中这座城市的性子分不开。咱们这儿生活节奏不快,人们都讲究个实在和人情味儿。大家伙儿愿意拿出自己的闲工夫,聚在一块儿,分享点自己擅长的东西。可能是教你怎么做一道地道的阆中醋鱼,也可能是聊聊怎么把张飞牛肉做得更入味,甚至是怎么用手机拍出古城的韵味。
我认识一位退休的李老师,他最近就在组织一个“古城茶话会”,每期定个小主题,有时候聊叁国,有时候说说阆中的古建筑。他说啊,这种方式好,大家不是为了文凭证书来的,就是单纯地想学点东西,交几个朋友。坐在几百年的老院子里,喝着茶,听着故事,你说这学问它是不是就带着温度了?
当然啦,这种阆中同城喝茶上课的模式也讲究个缘分和随意。它不像商业课程那样有着严格的大纲,更多的是随性而起,兴尽而散。可能这次聊的是风水建筑,下次就变成了养生之道。这种不确定性,反而让每次聚会都像开盲盒一样,带着点小惊喜。
所以你看,学习这件事,真的不一定非要板着脸。在咱们阆中,它就可以是一杯茶,一碟点心,一群有意思的人。知识和生活就这样搅和在一起,分也分不开了。下次你要是在朋友圈看到类似的活动,不妨也去坐坐,说不定,你也能找到属于你的那份轻松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