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新茶论坛,增城新茶品鉴交流活动
这几天朋友圈里总刷到“增城新茶”的消息,好奇心被勾得痒痒的。正好赶上周末,索性就去那个热热闹闹的增城新茶论坛现场转了转。没想到这一去,倒像是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会场里飘着若有似无的茶香,跟往常正儿八经的会议完全不同。大家叁叁两两围在茶席旁,有人端着杯子细嗅,有人闭眼回味,那场面不像是在参加活动,倒像是老友聚会。我凑近一个茶席,正好听见一位老师傅在讲解:“这款桂绿香气很特别,你们细品,是不是有种山野间的清冽感?”这话立刻把在场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抓住了。
原来茶叶里藏着这么多门道
我以前喝茶也就分个浓淡,来了这才知道什么叫“品”。现场有位从梅州来的茶农给我印象特别深,他手心捧着自家做的单丛,眼神里透着朴实的光。“我们那儿的茶园都在海拔八百米以上,”他说着递来一小杯茶汤,“你尝尝这口感,是不是带点天然的花蜜香?”我小心抿了一口,还真是,那股甜香是从喉咙深处慢慢返上来的,跟平时直接加糖的完全不是一回事。
转了一圈发现,来参加增城新茶品鉴交流活动的,既有像我这样来看热闹的普通茶友,也有深耕行业十几年的老师傅。最让我惊讶的是,好些年轻人也泡在茶席间,跟老茶人讨论得热火朝天。有个染着栗色头发的姑娘说得头头是道:“我觉得今年这批茶青发酵程度刚好,做成红茶会不会更有市场?”看来喝茶早就不是老一辈的专利了。
在其中一个体验区,我试着亲手泡了道今年的春茶。水温和时间都没掌握好,结果茶汤入口涩得直皱眉。旁边一位大姐笑着提醒:“新手都这样,你试试快进快出,味道就顺了。”按她说的调整后,再入口果然柔和多了。这种实操中的小窍门,光看资料是学不来的。
逛到论坛的分享区时,正好听到有人在聊茶园的管理。那位分享者讲得特别实在:“我们现在改用人工除草,虽然成本高了,但茶叶的品质确实上去了。”台下有人追问具体细节,他也很坦诚地分享经验。这种毫无保留的交流氛围,让整个活动都透着股真诚劲儿。
天色渐晚,我带着满身茶香准备离开时,看见几个茶农还坐在角落里交换联系方式。他们聊着明年想尝试的制茶工艺,眼神里满是期待。这一刻我突然觉得,增城新茶论坛不只是个活动,更像是一座桥,把爱茶的人都连在了一起。
回程路上我还在回味今天尝到的各种茶。原来每片茶叶背后都有这么多故事,从种植到制作,每个环节都藏着学问。以后要是再有人组织这样的增城新茶品鉴交流活动,我肯定还要来。毕竟这么好的学习机会,错过了多可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