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州学生喝茶兼职,学生课余茶饮兼职
孟州城西的老街上,有家叫"闲亭"的茶馆最近特别受学生欢迎。每到下午四点半放学时分,总能看见叁叁两两穿着校服的身影往那儿走。
老板是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我们都叫他李叔。有天我忍不住问他:"您这儿怎么成了学生据点?"他边擦杯子边笑:"现在好多孩子在我这儿做兼职,说是既能赚零花钱,又能学泡茶。"
学生自己的选择
小杨是孟州一中的高二学生,已经在闲亭干了叁个月。"最开始就是冲着孟州学生喝茶兼职来的,"她手上动作不停,熟练地把热水注入紫砂壶,"周末在家闲着也是闲着,这儿离学校近,还能学到茶艺。"
说话间,她把泡好的凤凰单丛递给客人。动作行云流水,完全不像个新手。"最难的是掌握水温,"她若有所思,"不同的茶叶要用不同的温度,太高了会苦,太低了香味出不来。"
正在写作业的小刘抬起头插话:"我更喜欢晚上的班。这边安静,写完作业还能帮帮忙,挣点零花钱。"他翻开记账本给我看,上面工整地记录着每一笔收入。"上个月买了心心念念的参考书,没跟家里要钱。"
意外的收获
李叔说,最初招学生只是缺人手,没想到效果这么好。"孩子们学得快,而且特别认真。有些老顾客就喜欢和学生聊天,说他们泡的茶有朝气。"
确实,我发现来这儿的不只是年轻人。靠窗的位置坐着位头发花白的老先生,正和兼职的小张讨论着乌龙茶的烘焙程度。小张一边听一边点头,偶尔提出自己的见解。
"在这工作后,我对茶文化越来越感兴趣了。"小张趁着换茶叶的空档跟我说,"上学期历史课讲到茶马古道,我还能补充几句呢。"
这样的学生课余茶饮兼职,似乎不只是简单的打工。它成了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让年轻人在忙碌的学业中,找到片刻宁静的同时,也接触到了古老的文化。
下午五点半,茶馆里的人渐渐多了起来。学生们在各桌之间穿梭,有的在温杯,有的在介绍茶叶品种。空气中飘着淡淡的茶香,混合着年轻的笑声。
李叔站在柜台后,看着忙碌的孩子们,脸上带着欣慰的笑容。"这些学生啊,"他轻声说,"不仅学会了泡茶,更学会了怎么和人打交道。这对他们以后的人生,肯定会有帮助的。"
窗外,夕阳给老街镀上一层金色。茶馆里的灯光温暖明亮,照在学生们青春洋溢的脸上。这里的每一个下午,都在茶香中见证着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