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陵二维码约茶飞虫,醴陵扫码品茶联系
最近路过醴陵南门老街,发现不少茶馆橱窗都贴着黑白小方块,下面写着“扫码约茶”。想起第一次看到“醴陵二维码约茶飞虫”这行字时,我还愣了半天——现在连喝茶都这么时髦了?
带着几分好奇,我扫了其中一家店的二维码。手机界面跳转到茶室主的微信,头像是只打盹的橘猫。刚通过好友,对方就发来段语音:“新到的黄金茶,山泉水刚烧开,现在来正好。”
当传统茶事遇上现代科技
坐在那家叫“云起茶舍”的老房子里,店主陈姐给我看她手机里的熟客名单。“以前客人得专门跑来看今天有什么茶,”她边说边给我续上第二泡,“现在早上发个朋友圈,老茶友直接在微信预订,还能选自己喜欢的茶具。”窗外的梧桐叶飘到青石板上,屋里的茶香伴着手机偶尔的提示音,传统和现代在这里意外地和谐。
醴陵扫码品茶联系的方式,确实给当地人带来了实在的便利。上次帮邻居张奶奶联系茶艺师上门泡茶,她儿子在外地直接微信付款完成了预约。老人家捧着温热的茶杯直说:“这二维码比儿女还贴心。”
不过这种便利也让人隐约有些怀念。记得小时候跟着爷爷去茶馆,老师傅会根据当天的天气推荐茶叶,梅雨季节推荐武夷岩茶,干燥的秋天就泡洞庭碧螺春。现在虽然动动手指就能约到好茶,但那些随性的、在茶馆里偶然遇见的茶缘确实少了。
如今在醴陵,从二十岁的年轻人到七十岁的老人家,越来越多人都习惯先扫码再品茗。有次看见一位大叔在陶艺工作室门口徘徊,最后扫了门上的二维码,第二天就带着朋友来喝茶选瓷器——这个黑白小方块,倒成了连接茶客与茶人的桥梁。
茶舍老板陈姐说,她现在每天还是会留两张临窗的桌子不接预约。“总得给偶然路过的人留些位置,”她擦拭着紫砂壶,“就像茶,既要顺应潮流,也得守住本味。”这话让人想了很久,或许最好的状态,就是既享受二维码带来的方便,也不丢掉推门而入的那份随性。
夜幕降临,老街的灯笼次第亮起。那些静静贴在门前的二维码,在暖黄光线下泛着柔光,像在等待下一个有缘的茶客。不知道明天,又会有什么样的茶故事在这里开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