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陆辩辩二维码200叫小妹,安陆辩辩扫码200联系小妹
这几天在安陆老城区转悠,总在电线杆和公共厕所隔板看见那种小广告。白纸黑字印着"安陆辩辩二维码200叫小妹",下面附了个皱巴巴的二维码。说实在的,第一次看见时我还愣了下,这年头连这种生意都搞起数字化了?
昨天在米粉店吃早饭,隔壁桌两个中年男人正好在聊这个。穿灰夹克的压着嗓子说扫了码要先充200,结果发来的照片和真人差了十万八千里。另一个戴鸭舌帽的直摇头:"现在哪还有真的,都是骗你充值。"
街头暗语背后的门道
我留了个心眼,特意在城西麻将馆门口拍了张类似的广告。二维码边缘都磨花了,明显是批量印刷的。试着用扫码识别,跳出来的是个默认头像的蚕蚕号,资料里什么信息都没有。这让我想起十年前还在用滨颁蚕的时候,哪想得到现在连这种事情都能线上接单。
我家楼下便利店老板告诉我,上个月有个小伙子半夜来买烟,边付款边抱怨刚被骗了叁百。手机屏幕还亮着,正是那个"安陆辩辩扫码200联系小妹"的聊天界面。老板说着把扫码枪往柜台一扔:"这些人都是一个套路,先让你转钱,转完就拉黑。"
有意思的是,现在这些广告词越来越直白。以前还拐弯抹角写什么"休闲会所""商务伴游",现在直接明码标价。倒是省去了猜来猜去的麻烦,但也显得特别刺眼。就像把见不得光的东西,硬生生摆到了台面上。
路过派出所门口时,看见墙上新贴了反诈宣传海报。蓝底白字写得清清楚楚:"谨防色情引流诈骗"。宣传员正给路过的大爷讲解,说最近接到好几起报案,都是扫码被骗的。有个受害者前后打了八百多块,连人影都没见到。
其实细细琢磨,这个"200"定价挺有讲究。说多不多,说少不少,正好卡在很多人愿意冒险的临界点上。要是标价两千,估计没人会试;要是二十,又显得太假。不过现在连诈骗都开始研究消费者心理学了,这世道真是。
我有个在网吧当网管的朋友说,经常看到有人对着这类二维码犹豫不决。大部分人是好奇,小部分人是真动心思。有次他忍不住提醒了个熟客,结果对方还挺不高兴:"我就看看不行啊?"后来他再也不多管闲事了。
说起来,这些广告的生命力特别顽强。今天刚被清理,明天又出现在另一个角落。就像街边的牛皮癣,永远清理不完。有时候觉得,这倒成了观察市井百相的特殊窗口。
现在出门买菜,我习惯性地会留意这些变化。今天广告贴得高点,明天二维码印得模糊点,背后可能都有讲究。毕竟做这行的也得与时俱进,听说最近还出现了需要拉叁个好友才能解锁的进阶版本。
昨晚下楼倒垃圾,看见个黑影在巷口贴东西。手电照过去的时候,那人慌里慌张地骑车跑了。墙上的小广告墨还没干,依然是最新款式的安陆辩辩扫码200联系小妹。我站在那儿看了会儿,最后掏手机拍了张照,转身把垃圾扔进了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