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学生300块钱随叫随到,学生服务随传随到优惠体验
最近朋友圈里总看到“敦煌学生300块钱随叫随到”的消息,刚开始还以为是旅行社的噱头,直到上个月亲自去了趟敦煌,才见识到这种服务的便利。
意想不到的旅行助手
那天刚出敦煌火车站,就看到几个举着牌子的年轻人。牌子上写着“学生服务随传随到”,后面还跟着价格说明。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我找了个看着靠谱的女生小马。她是大四学生,普通话说得挺好,笑起来有两个酒窝。
“我们主要就是当临时导游,帮游客规划路线,避免被宰。”小马边说边掏出学生证给我看,“鸣沙山月牙泉那边出租车经常绕路,我知道有条公交专线,叁块钱直达。”说着还真带我去坐了那趟车,光是这一下就省了叁十多打车费。
在敦煌那几天,我发现这些学生提供的服务特别灵活。早上七点想看日出,他们在酒店门口等着;中午想吃地道的胡羊焖饼,他们能推荐巷子深处的老店;就连买纪念品,他们都知道哪家店的丝绸画是真蚕丝制作的。有次我在夜市看中个仿制陶俑,差点花两百块买下,陪同的学生悄悄拉住我,用方言和老板聊了几句,最后八十块就成交了。
物超所值的陪伴服务
最让我感动的是去雅丹地貌那天。原本约好早上八点出发,结果小马六点半就发消息提醒涂防晒,还自备了藿香正气水。路上她讲起敦煌壁画的修复故事,比专业导游说得还生动。在魔鬼城拍日落时,她居然从背包掏出两个馕:“景区餐贵,这个带着垫肚子。”
这种学生服务随传随到的模式,其实比传统导游更人性化。他们不推销购物点,反而会提醒哪些特产没必要买。有回经过特产店,店员使劲推荐锁阳,小马直接对我说:“这个您用不上,我们本地人都是去药店买的。”简简单单一句话,却让人特别踏实。
现在想想,那几天能玩得这么舒心,多亏了这些学生。他们熟悉每条小巷,知道哪家驴肉黄面汤头最鲜,清楚什么时间看莫高窟光线最好。有次在雷音寺,正好碰到他们在帮外国游客翻译经文故事,那认真劲儿让老外直竖大拇指。
离开敦煌前,小马送我去机场。她说这段时间靠这个兼职,已经攒够了考研培训班的费用。“既能帮游客避坑,又能勤工俭学,感觉特别充实。”她眼睛亮晶晶的,那种自豪感装不出来。现在回忆起敦煌之行,除了大漠孤烟的壮美,更难忘这些年轻人带来的温暖。或许这就是旅游最美好的部分——不仅遇见风景,更遇见那些鲜活的人与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