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约茶上课,许昌品茶学习时光
最近和朋友聊起许昌,发现一个挺有意思的说法——约茶上课。刚开始听到这个词儿我还愣了愣,茶和课怎么能扯到一块儿去呢?
上周末路过汉魏古城附近,瞧见一家茶室挂着"茶艺研习"的牌子,里头坐满了年轻人。推门进去才发现,这哪是普通的喝茶地方啊。穿着棉麻围裙的茶艺师正在示范温杯,二十来个学员跟着做动作,那认真劲儿跟考前复习似的。
当茶香遇见书香
坐在我旁边的姑娘小陈告诉我,她每周都来参加这种茶课。"比刷手机有意思多了,"她边闻盖碗里的香气边说,"在这儿不但学会了区分六大茶类,还认识了几个茶友。"她翻着记得密密麻麻的笔记本,我瞥见上面画着茶叶形状的图解,标注着水温、冲泡时间这些要点。
茶艺师小王给我看了他们的课程表,从茶史文化到实操演练总共八节课。最有意思的是第叁节课叫"舌尖上的茶叶",学员们要蒙着眼睛猜茶类。"有人把铁观音认成龙井,把正山小种当成祁门红茶,"小王笑着说,"不过现在大家都成半个专家了。"
我发现这种学习方式特别轻松,没人催你交作业,也不会考试。错了就重来,忘了就问,泡坏的茶照样能喝。这种不紧不慢的节奏,倒让人更愿意主动去学。
茶盏里的交流时光
第二泡茶的时候,场面明显活跃起来。对面的大叔开始分享他收藏的紫砂壶,斜对角的大学生说起他爷爷的喝茶习惯。茶香飘着,话匣子也打开了,从茶叶保存聊到各自的工作生活。
这种场合挺奇妙的,陌生人因为共同兴趣坐在一起,喝着同一壶茶,自然而然就熟络起来。不像正式的课堂那么拘谨,又比普通茶楼多了些内容。有个阿姨说得实在:"在这儿既能学东西,又能交朋友,比跳广场舞有意思。"
茶艺师小王补充道,很多学员现在成了固定茶友,经常约着去不同的茶室尝新茶。有个小组还自发组织去茶山旅游,亲自体验采茶制茶的过程。
看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色,茶室里暖黄的灯光映在每个人脸上。有人还在练习悬壶高冲,水线划出漂亮的弧度;有人在品评刚泡好的凤凰单丛,讨论着山韵蜜香。这样的许昌品茶学习时光,确实让人感到踏实又温暖。
临走时我注意到墙上的留言板,贴满了便签条。有刚学会分辨生熟普洱的欣喜,有第一次成功冲泡龙井的得意,还有相约下次茶课的邀请。这些零零碎碎的记录,拼凑出这座城市里另一种学习的样子。
回家路上经过好几家亮着灯的茶室,隐约能看见里面攒动的人影。或许明天,或许下个周末,又会有新的朋友加入这样的许昌约茶上课。在茶香袅袅中,他们收获的不仅是茶知识,还有那份难得的从容与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