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度有哪些小巷子营业了,平度哪些小巷已开业
最近总听朋友念叨,说平度那些老巷子越来越热闹了。正好今天得空,我索性溜达着往老城区走了一圈。你还别说,这变化真不小——好些记忆里安静的小巷,现在都挂起了崭新的招牌。
走到荷花街附近,远远就闻见一股烤点心香。拐进巷口,原来是一家旧民居改的点心铺子开了张。玻璃柜里摆着刚出炉的蜜叁刀、芝麻饼,几个老街坊正排队等着。老板娘边装袋边说:"这房子空了叁四年,如今收拾出来,街里街坊串门都方便多了。"
巷子里的新风景
顺着青石板路往南走,发现连裁缝铺王师傅家也变了样。以前他家总关着木门,现在院墙拆了半截,改成个小茶摊。竹帘卷着,能看见院里那棵老石榴树。王师傅正在教年轻人绣荷包,针线篓子就放在石磨盘上。"平度有哪些小巷子营业了?"我问他。他笑着指指前面:"你往灯笼巷那边走,新开了十来家呢。"
这话倒是不假。灯笼巷本来晚上最漂亮,现在大下午的也人来人往。卖糖画的、做草编的、还有现场扎风筝的,都把家什摆到巷子两边。有个戴草帽的大叔在教孩子用芦苇叶编蚱蜢,旁边围了好些人看。最让我意外的是巷尾那间旧书铺,居然重新亮起了暖黄色的灯。
书铺老板是我小学同学,正踩着梯子整理书架。"平度哪些小巷已开业?光这条巷子就活了七八家。"他顺手抽出一本旧平度县志,"你看,这页画的街巷图,现在好多地方又热闹起来了。"泛黄的书页上,那些细密的墨线确实和眼前的光景重合了起来。
转过书铺墙角,忽然听见叮叮当当的敲铜声。原来是个手工打银铺子刚开门,老师傅在窗边捶打银镯子。阳光照在工作台上,那些小锤子、镊子闪着光。他见我驻足,举起个半成的长命锁:"给孙女打的,现在年轻人又喜欢老样式了。"窗台上还放着两盆茉莉花,白花瓣正好落在盛银屑的陶碟里。
走着走着下起细雨,我躲到一处翻新的门楼下避雨。斜对面是个卖竹器的小店,老板娘正在教游客编竹篮。青竹篾在她手里跳来跳去,慢慢变成圆滚滚的篮身。雨点打在巷子的青瓦上,和编竹子的沙沙声混成一片。有个穿校服的女孩蹲在店门口,正试着给篮底收边。
雨稍小些,我继续往前逛。发现连巷子深处的老院子也开了门,改成个展示民俗画的工作室。画师在宣纸上描着正月十五踩高跷的场景,颜料盘搁在八仙桌上。墙边木架上晾着未干的画,画里舞龙队伍正要转过巷口——正是我现在站的位置。
天色渐晚时,巷子里的灯笼一盏盏亮起来。那些新开张的店铺在暖光里格外温馨,糖炒栗子的甜香飘了半条街。我站在巷口回头看,忽然觉得这些重新营业的小巷就像老树发新枝,既留着过去的影子,又长出了鲜活的样貌。青石板路上深深浅浅的脚印,藏着这座城市最生动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