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初中生800元3小时电话,学生高价通话3小时花800
这事儿听起来也太离谱了吧?汉中一个初中生,就为打叁小时电话,愣是花掉了八百块钱!我刚听说的时候,还以为是哪个孩子被骗了呢。
仔细一问才知道,这孩子是在某款热门手游里认识了几个“大神”,对方说可以带他打排位。孩子想着能上分,就加了对方微信。结果人家开口就要收“陪玩费”,叁小时八百,还得先付款。这孩子也是真敢啊,偷偷用家长手机就把钱转过去了。
钱是怎么花出去的?
说起来你可能不信,这八百块钱的来龙去脉特别简单。孩子就是用父母的支付密码,在微信上直接转账的。那天是周末,父母在客厅看电视,孩子躲在房间里,说要“上网课”。等父母发现的时候,通话记录早就被删除了,就剩下转账记录明晃晃地留在那里。
这事儿让我想起邻居家孩子上周也差点中招。现在这些游戏里所谓的大神,专门盯着初中生下手。他们知道孩子们零花钱不多,但又特别想在游戏里出头。于是就想出了这种“陪玩”的套路,说白了就是变相要钱。
说到这个汉中初中生800元3小时电话的事儿,最让人揪心的是孩子的心理。他后来跟父母说,班上好多同学都在找陪玩,他要是不找,就觉得在同学面前没面子。现在的小孩,攀比心真的太重了。
其实这类高价通话的陷阱,早就不是第一次发生了。去年在别的城市,也有过类似的情况。只不过这次发生在汉中,而且金额特别大,这才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我觉得吧,这事儿不能全怪孩子。现在的网络环境太复杂了,大人都未必能完全分辨清楚,更别说初中生了。那些所谓的“大神”,最擅长的就是忽悠。他们会在游戏里展示各种炫酷皮肤,说自己是什么“国服最强”,把孩子们唬得一愣一愣的。
再说这个学生高价通话3小时花800的情况,说白了就是典型的冲动消费。孩子在那个环境下,很容易被带节奏。而且八百块钱对大人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对初中生来说,这简直就是天文数字。
我认识的一个老师跟我说,他们学校最近还在开家长会时特别提到这件事。提醒家长们一定要注意孩子的手机使用情况,特别是支付密码千万不能让孩子知道。
不过话说回来,光是防着也不是办法。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明白,真正的游戏高手,不是靠别人带出来的。而且为了一时的虚荣心花这么多钱,真的不值当。
这件事给我们提了个醒:现在孩子们接触网络越来越早,但是他们的判断力真的跟得上吗?就像这个汉中初中生800元3小时电话的情况,孩子可能根本没意识到这是在乱花钱,反而觉得是在为自己喜欢的事情投资。
说到这里,我想起前几天在商场看到的一幕。一个十来岁的孩子,缠着家长要买最新款的球鞋,说是不买就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现在的孩子,是不是太在意外在的东西了?
其实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家长和学校一起努力。家长要多跟孩子沟通,了解他们在想什么;学校呢,也该开一些相关的课程,教孩子们怎么正确使用网络,怎么管理自己的零花钱。
像这次学生高价通话3小时花800的事件,如果能早点给孩子普及这些知识,可能就不会发生了。毕竟八百块钱,对普通家庭来说,也不是个小数目啊。
这件事在网上传开后,好多家长都在讨论。有人说应该禁止孩子玩游戏,有人觉得应该严格管控零花钱。要我说啊,堵不如疏。现在这个时代,完全不让孩子接触网络是不现实的,关键是要教会他们怎么正确使用。
想想我们小时候,虽然没有智能手机,但也会为了买零食、买贴纸花光零花钱。现在的孩子不过是把消费场所搬到了网上,问题的本质其实都差不多。
不过话说回来,这次的事件确实给所有家长敲响了警钟。孩子的金钱观要从小培养,否则等到出了问题,后悔就来不及了。就像这个汉中初中生,事后自己也后悔得不行,但是钱已经要不回来了。
其实类似的消费陷阱在网上随处可见。除了游戏陪玩,还有什么“代练”、“抽奖”之类的,都是盯着孩子们的钱包。家长们真的要多个心眼,平时多关注孩子在玩什么,和什么人交往。
这件事虽然看起来是个个案,但反映的问题值得每个人深思。在这个数字化时代,我们该怎么保护孩子们,又该怎么教育他们,这真是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