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附近500块钱的爱情,相近的价位真情寻缘
那天在沧州西站旁的小面馆吃板面,老板娘边擦桌子边念叨:“现在这世道,五百块能干啥?还不够小年轻看两场电影。”我掰开手里的大蒜,突然想起老陈上周喝醉时说的话——他在沧州附近县里认识了个相亲对象,两人吃顿饭花了不到二百,剩下的钱买了条围巾,那姑娘愣是红着眼眶说太贵重。
你说这五百块钱的爱情,到底是个什么滋味呢?
路边摊的热气腾腾
我表妹在黄骅港打工时处了个对象。小伙子在造船厂干活,每个月休四天。他们约会就是傍晚骑着电动车沿海滨公路晃悠,买十块钱叁串的烤面筋,坐在防波堤上看货轮鸣笛。有次表妹生日,男孩花叁百块买了条碎花裙子,剩下两百带她去吃自助小火锅。表妹说那晚的虾滑特别鲜,热气糊了眼镜片,他赶紧用袖口帮她擦。后来他们攒钱在沧州附近买了套小两居,结婚照就是在海边拍的,裙摆被风吹得老高。
这种贴近生活的感情,倒让我想起早些年沧州附近老辈人的婚事。那时兴用自行车接新娘,后座绑着大红缎面被子,街坊邻居往新人身上撒彩纸屑。聘礼可能是块上海牌手表,或是缝纫机票,折算下来也就几百块的价值。我二姑结婚时,姑父送了她一本《红楼梦》,扉页写着“携手度余生”,到现在还珍藏在衣柜底层。
现在年轻人总说恋爱成本高,其实在沧州附近这些小城里,真情寻缘未必需要砸钱。城南夜市有对卖煎饼的老夫妻,丈夫总偷偷给妻子那份多加点花生碎,妻子转头又给他那碗豆浆多撒勺糖。这种藏在柴米油盐里的体贴,比贵重礼物更让人心头发热。
五百块能装下多少真心
朋友在泊头中学当老师,说班上留守儿童给外出打工的父母写信,信纸是从作业本撕下来的,却画满了歪歪扭扭的爱心。这让我想到,在沧州附近500块钱的爱情里,重要的从来不是数字本身。任丘油田有对双职工,丈夫总把劳保手套里层柔软的棉布拆下来,给妻子当擦脸巾;妻子则每天往他饭盒底层藏个煮鸡蛋——这些细节哪需要什么开销。
去年冬天特别冷,我在沧州火车站见到一对中年夫妻。女人围着褪色的毛线围巾,男人正蹲着给她换雪地靴里的鞋垫,从怀里掏出还带着体温的新鞋垫时,旁边年轻情侣手里捧着的奶茶突然就不香了。真的,有时候相濡以沫的温暖,比商场柜台里几千块的化妆品更打动人心。
现在很多相亲角把条件明码标价,反而忘了感情最本真的模样。在沧州附近的乡镇,至今还有人会用麦秆编戒指求婚,用野花扎捧花。隔壁张婶总笑她老伴,结婚时只送得起镀银项链,可现在链子褪色了,两人却熬过了下岗潮,供儿子读完了研究生。
黄昏时分的运河边上,常能看到牵手散步的老人。他们谈论着菜价和孙子功课,偶尔为走哪条路争两句,最后总是一个迁就另一个。这种经过岁月打磨的相伴,早已超越任何价码的衡量。或许这就是沧州附近500块钱的爱情教给我们的事——真心从来不在价签上,而在早晨那碗晾到温度刚好的小米粥里,在深夜为你留的那盏灯里。
夜市霓虹渐次亮起,那对卖煎饼的夫妇开始收摊。丈夫把零钱仔细理好塞进腰包,转身给妻子紧了紧围巾。叁轮车消失在巷口时,我忽然觉得,这寻常街景比任何爱情电影都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