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哪里有站小巷的地方啊,冀州站小巷的位置在哪
这天我在老面馆吃面,听见旁边两位大叔聊天。"你说这冀州哪里有站小巷的地方啊?我转了两圈都没找见。"穿蓝衬衫那位一边剥蒜一边问。这话可把我给听乐了,这不跟我上个月的情形一模一样嘛。
记得那天下午叁点多,我在火车站附近兜圈子。手机导航显示就在这片儿,可愣是找不着北。正好看见有位大姐在树荫下乘凉,我赶紧上前打听:"劳驾问下,您知道冀州站小巷的位置在哪不?"大姐特别热情,抬手就指:"往前走到红绿灯,瞧见那个邮局没?旁边那条道往里一拐就是。"
小巷里的烟火气
顺着大姐指的路往里走,没多远就闻到阵阵香味。原来这巷子虽窄,里头可是别有洞天。卖烧饼的摊子刚出炉的芝麻香,隔壁水果摊的西瓜清甜味儿,还有几家小饭馆飘来的炒菜香,混在一起成了特别生活化的味道。
巷子宽不过叁米,两侧是有些年头的居民楼。一楼大多改成了小店,理发店的红蓝转筒慢悠悠地转着,五金店门口挂满各式工具。最让我惊喜的是居然还藏着一家旧书店,书架上的书脊都磨得发白了。
有位大哥正坐在自家小店门口喝茶,我凑过去搭话:"这巷子可真不好找。"他笑道:"可不是嘛,头回来的十个有八个得迷路。不过找着了就好,咱这儿啥都有,剃头、买菜、修鞋、寄快递,出门走几步全齐活。"
我在巷子里慢慢逛着,注意到地面铺的还是老式青石板,走得人多的地方都磨得光滑发亮。下午四点多,已经有家长来接放学的孩子,小学生蹦蹦跳跳地踩着石板缝走,老人在棋摊前围观,不时传出叫好声。
走到巷子中段有棵大槐树,树下聚着几位下棋的大爷。我站在旁边看了会儿,其中一位抬头问我:"找人的?"我说就是随便转转。他点点头:"这地方清静,比外边大马路强多了。"
说起来这条小巷最让我喜欢的,是它那种不紧不慢的节奏。外卖小哥骑着电动车熟练地穿行,遇到对面来车就停下来让一让;邻居见面都要打个招呼,聊上几句家常;小猫在墙头悠闲地散步,对来往行人爱答不理。
天色渐晚,巷子里陆续亮起温暖的灯光。小吃摊前开始有人排队,菜刀在案板上有节奏地响着,油锅里的滋啦声听着就让人胃口大开。我找了个卖羊肉汤的摊子坐下,老板边忙活边和熟客聊天,说的都是家长里短。
旁边坐着位老爷子,听说我是头回来,还挺惊讶:"现在年轻人还知道往这儿跑?"我说就是好奇,想看看火车站旁边还有什么老地方。他挺感慨:"这条巷子比我岁数都大,早些年火车站还没扩建时,这可是最热闹的地儿。"
正要离开时,又碰见两个年轻人在巷口张望。其中一个拿着手机四处比划:"导航就说在这儿,怎么就是找不着呢?"我忍不住上前指了路,感觉像是完成了个接力。看来这冀州站小巷的位置在哪,还真是个常问常新的问题。
回望巷子里星星点点的灯火,我突然理解了为什么这么多人执着地要找这条小巷。在越来越相似的都市风景里,这种带着温度和生活痕迹的地方,确实值得多花点儿工夫去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