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师大学边约什么新暗号,偃大周边新暗语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5-11-06 05:34:17 来源:原创内容

这几天走在偃大周边的巷子里,总能听见些奇怪的对话。“今天喝桂花味儿的吗?”“不,得是菠萝冰。”“那得去红砖墙那家。”两个女生说着相视一笑,挎着胳膊拐进了转角咖啡店。我站在原地看着她们的背影,手里的奶茶突然不香了。这些零零碎碎的对话,好像组成了某种只有他们才懂的密语。

说起来,偃师大学周边的暗号文化,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从最早的“去后门”代表溜出去吃宵夜,到“老地方见”特指图书馆叁楼靠窗的座位,这些暗语就像是学生之间心照不宣的接头暗号。不过最近这些新冒出来的说法,倒是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

那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新词儿

上周我在水果店挑橘子,旁边两个男生在讨论晚上“开黑”的事。可他们说的不是游戏术语,而是“今晚去不去格子间?”“得带充电宝,那边插座少。”我竖起耳朵仔细听,才搞明白“格子间”指的是新开的那家自习室,因为装修成一个个小隔间而得名。至于为什么要带充电宝,那是因为每个座位只有两个插座,去晚了就得跟别人抢。

更绝的是昨天在食堂,前排的学姐对学妹说:“明天记得带伞,要下雨。”学妹点点头:“知道了,彩虹还是乌云?”我当时还纳闷,天气预报还分这么细?后来才从别人那打听到,“彩虹”指的是新开的网红奶茶店,因为招牌是七彩的;“乌云”则是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那里的电脑屏幕背景是深灰色的。带伞的意思,其实是提醒对方记得带学生证,因为这两处进门都要刷卡。

这些新暗号最有趣的地方在于,它们总是在不经意间就流行开了。可能只是某个人随口一说,被周围的人听见觉得有趣,第二天就传遍了半个校园。而且这些说法更新换代特别快,上学期还在说的“去爬山”(指到顶楼教室自习),这学期已经没人提了。

我试着向常混迹于各个学生社团的朋友打听,他神秘地笑了笑:“现在最火的是‘种花’和‘挖矿’。中文系的在种花,计算机系的在挖矿。”看我一脸茫然,他才解释道,“种花”是指参加文学社的诗词创作活动,因为要“栽种文字之花”;“挖矿”则是编程社团的黑话,指的是在代码里寻找产耻驳,或者挖掘数据集里的有效信息。

这些暗号之所以能形成,说到底还是年轻人想要有点自己的小圈子文化。用他们的话说,“这样说话多有意思,既不会明晃晃地暴露行踪,又能让懂的人会心一笑。”再说了,要是所有人都听得懂,那还叫什么暗号呢?

不过有时候这些暗语也会闹出笑话。上周就听说有个大一新生,听见学长说“去喂猫”,就真的买了猫粮跟着去。结果发现“喂猫”指的是在操场上跑步——因为跑步机的英文迟谤别补诲尘颈濒濒发音有点像“踢猫”,后来就演变成了“喂猫”。那场面,据说相当尴尬。

现在走在校园里,我开始留意起这些有趣的对话。那些看似普通的词语背后,可能都藏着只有偃大学生才懂的故事。也许明年这个时候,又会有一批新的暗号冒出来,而现在的这些,就会成为只有那一届学生才懂的共同记忆。这么想想,还挺有意思的。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