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火车站附近站街,周边街巷见闻
南充火车站附近站街
那天路过南充火车站,正好赶上傍晚时分。出站口人群像潮水般涌出来,拖着行李箱的旅客们脸上带着疲惫,匆匆忙忙赶往下一个目的地。我站在广场边上看了会儿,突然想起有个老朋友在附近开店,便拐进了车站西侧的小巷。
这条巷子可真有意思,刚走进去就闻到炸土豆的香味,摊主是个系着围裙的大姐,正麻利地翻动着锅里的土豆。再往里走,卖水果的叁轮车、修理电器的铺面、还有挂着“十元快剪”招牌的理发店,把整条巷子塞得满满当当。有个大爷坐在自家店铺门口,摇着蒲扇听收音机里的川剧,那唱腔在巷子里悠悠地飘着。
说起来,这南充火车站附近站街的景象,还真藏着不少故事。我在理发店门口停下脚步,老师傅刚给一个年轻人剪完头发,正拿着小镜子给他看后脑勺。年轻人满意地点头,掏出手机扫码付款。“现在方便咯,”老师傅拍拍围布上的碎发,“以前都得准备零钱,现在一‘嘀’就行了。”
继续往前走,碰见个卖栀子花的老婆婆,竹篮里整整齐齐摆着十几串。我买了两串,她仔细地用细铁丝把花串系在我背包带上。“香着呢,”她笑眯眯地说,“能香两叁天。”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夏天母亲总爱在屋里放几朵栀子花。
街坊邻居的日常
转过弯,终于看见朋友开的那家面馆。还没进门,就听见里面热闹得很。朋友正端着面碗从厨房出来,看见我愣了下,随即咧开嘴笑了。“啥风把你吹来了?”他把手在围裙上擦了擦,拉我坐在靠风扇的位置。“这附近啊,天天都这么热闹,”他指着窗外,“早上是赶车的,中午是附近工地的,晚上就像现在这样,街坊邻居都出来溜达。”
正说着,隔壁五金店的老板端着茶杯进来,很自然地坐在柜台旁的老位置上。“老规矩?”朋友朝他喊了声,对方点点头。看来是熟客了。我环顾这家小店,墙上贴着泛黄的价目表,电风扇吱呀呀地转着,每张桌子都擦得发亮。
“其实这条巷子变化挺大的,”朋友边下面条边说,“前年改造了下水道,去年统一换了店招。不过你看,”他指着对面那家修鞋铺,“老陈还在那儿,都叁十多年了。”修鞋铺门口,老师傅正低头打磨鞋跟,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在雕琢什么艺术品。
我突然觉得,这条巷子就像个微缩的世界。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位置上,日复一日地生活着。火车站那边永远是匆匆的过客,而这里的时间却过得慢悠悠的。卖花的老婆婆、剪发的老师傅、修鞋的老陈,还有我开面馆的朋友,他们构成了这条巷子独特的生命力。
夜幕渐渐落下,巷子里的灯光次第亮起。面馆里的客人换了一拨,朋友得空坐下来喝了口水。“有时候看着这条巷子,”他望着窗外,“会觉得它就像个老朋友,你知道它每个季节的样子,知道哪家店什么时候开门,甚至能闻着味道就知道今天谁家在炒什么菜。”
我离开的时候,巷子已经笼罩在温柔的夜色里。水果摊亮起小灯泡,卖炸土豆的大姐开始收摊,几个老人还坐在巷子口聊天。火车站那边依然灯火通明,列车进站的广播声隐约可闻。但这巷子里,时光仿佛还停留在某个熟悉的年代,不慌不忙地向前走着。
背包上的栀子花散发着淡淡的香气,这味道会让我很久以后都记得这个傍晚。记得这条巷子,记得这里的人们,记得他们平凡却充满温度的生活。或许某天我再次经过南充火车站时,还会特意拐进这条巷子,看看它是否还是这般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