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女人找鸭子是在上面还是下面,临海女子寻鸭上下位置
海边人家的日常
清晨五点,天还蒙蒙亮,陈阿姨就提着竹篮往滩涂走。潮水刚退,裸露的滩涂上留着密密麻麻的蟹洞。她赤脚踩在泥泞里,弯腰寻找着什么。“我家那只花脖子鸭子,昨天傍晚就没回窝。”她边找边嘀咕,“这潮汐一来一往的,真叫人琢磨不透。”
隔壁赶海的林叔听见动静,笑着摇头:“你这话问得有趣。临海女人找鸭子是在上面还是下面?潮水退了就在下面滩涂找,涨潮了就得往上面礁石区寻。”他指着远处忽深忽浅的水线,“咱们海边人找东西,得看潮水脸色。现在这水位,八成在下面那片红树林边上。”
陈阿姨眯着眼望向滩涂尽头。那里有片茂密的红树林,每当潮水退去,林间的浅洼里总会留下小鱼小虾。她家那只鸭子最精明,总能在退潮后的淤泥里找到最肥美的蟹苗。这般想着,她卷起裤腿往下方走去,竹篮在腰间轻轻晃动。
滩涂上的早晨格外热闹。赶海人叁叁两两分散着,弯腰拾贝的身影被晨光拉得老长。陈阿姨在泥地里发现几处新鲜的鸭爪印,印迹朝着红树林方向延伸。“这鸭子比我还会挑时候。”她忍不住笑出声。咸湿的海风裹着泥土气息,她想起叁十年前刚嫁到海边时,连潮汐表都看不懂,现在却能通过观察水痕判断鸭子的去向。
潮汐之间的智慧
沿着滩涂往下走,陈阿姨遇见了正在收渔网的王家媳妇。听说她在找鸭子,王家媳妇抹了把汗:“刚才收网时看见个白影在下面水洼扑腾,该不是你家的?”两人说着往更低的滩涂走去,脚下的淤泥发出噗嗤声响。
潮水开始悄悄回涌,第一波细浪已经触到脚踝。陈阿姨停下脚步观察水流:“得抓紧了,再半小时这儿就得淹了。”她想起去年这时候,也是在涨潮前在下面这片滩涂找回走丢的鸭子。海边人的生活就是这样,所有的行动都得跟着潮汐节奏。
果然,在红树林边缘的水洼里,那只花脖子鸭子正欢快地追逐着小鱼。见到主人,它扑棱着翅膀嘎嘎叫,像是在炫耀自己的收获。陈阿姨弯腰抱起湿漉漉的鸭子,轻轻拍掉它羽毛上的泥点:“你可真会挑地方,专往下面这些好地方钻。”
抱着鸭子往回走时,潮水已经漫到小腿肚。陈阿姨踩着逐渐上涨的海水,想起刚才林叔说的话。临海女人找鸭子是在上面还是下面?这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藏着海边人世代积累的智慧。不同的潮位,不同的季节,鸭子的活动区域都在变化。
回到岸上,她把鸭子放进院里的竹笼。朝阳已经完全跃出海平面,金色的光芒洒在刚刚被潮水覆盖的滩涂上。这片海每天用潮起潮落教会人们生活的道理——万事万物都有它的规律,就像找鸭子这件事,既不能太早也不能太迟,既要懂得往上面找也要知道往下面寻。
隔壁传来锅碗瓢盆的声响,新一天的生活开始了。陈阿姨撒了把谷子给鸭子,看着它欢快地啄食。明天它可能又会跑去不同的地方,但她知道,只要懂得潮汐的脾气,明白这片海的性子,就总能找到它。毕竟,在这片临海的地方,所有东西的上下左右,早就在大海的呼吸中有了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