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精油推拿的女大学生,做蝉辫补护理的女学子
那张招聘启事贴在商场廊柱上已经有些日子了,“鄂尔多斯精油推拿技师”几个字在暖黄灯光下显得格外醒目。我路过第叁次时,才注意到底下那行小字:欢迎在校大学生兼职。说来奇怪,作为文学院大叁学生,我从未想过自己的双手除了敲键盘写论文,还能做别的。
接待我的主管是个叁十岁左右的女士,她看了看我的学生证:“很多像你一样的女孩子都来应聘过。”她领我穿过挂满水墨画的走廊,空气中飘着若有似无的薰衣草香。“我们这儿用的都是纯天然植物精油,鄂尔多斯当地牧场专门供货的。”
第一次接触
培训第一天,导师让我们互相练习。我的搭档是理工大的女生,她边往我背上涂抹精油边笑着说:“没想到吧?咱们这些做蝉辫补护理的女学子,还得记清楚每块肌肉的走向。”温热的手掌按在肩胛骨内侧时,我突然理解了什么叫“触感记忆”——这比背诵书本上的知识点要生动得多。
客人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总在周叁下午来的编辑阿姨。她说我们这些做蝉辫补护理的女学子手法特别细腻,像是能读懂她肩颈里埋着的故事。有次她闭着眼睛轻轻说:“小同学,你这双手既写得来论文,也揉得开结块,真好。”
确实,在逐渐掌握推拿技巧的过程中,我发现这与写诗有奇妙的相通之处。都需要敏锐的感知,都要懂得张弛有度。用力过猛的诗句和手法都会让人不适,而恰到好处的留白与停顿,反而能产生更持久的效果。
宿舍书桌上,现在并排放着《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和《芳香疗法原理》。同学们开玩笑说我的知识结构越来越立体了——从文学到植物学,从理论到实操。说来有趣,当你知道迷迭香精油能缓解肌肉酸痛,洋甘菊可以舒缓神经后,再读到古典诗词里的香草意象,感受竟然完全不同了。
这个周末我又要值班。看着预约本上那些熟悉的名字,我想他们或许不知道,正在为他们做鄂尔多斯精油推拿的这位女大学生,昨天刚在现当代文学课上分享了对于萧红《生死场》的读后感。而这份跨越文理、连接理论与实践的独特经历,正悄悄重塑着我看待世界的角度。
窗外飘起细雨,休息室里弥漫着刚刚调制的柠檬草香气。我翻开值班笔记,在上面轻轻画了株薄荷——这是今天新学的精油配方,据说能帮助提升注意力。或许下个月的古代医药文献选修课,我能带着实践中的疑问去听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