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火车站小巷子,邻近河源站旧街巷弄

发布时间:2025-11-03 19:05:39 来源:原创内容

河源火车站小巷子,就在那栋略显陈旧的站房后头,得绕过一排卖水果的小摊才能看见入口。第一次来的人怕是要找上一阵子。那天下午,太阳斜斜地照着,我把背包往上提了提,顺着墙根的阴影往里走。

巷子比想象中窄,两边的老居民楼挨得近,晾衣杆从这头伸到那头,挂着的衬衫还在滴水。空气里有股潮湿的青苔味,混着谁家窗口飘来的炒菜香。说实话,这种地方要是赶时间肯定觉得憋屈,可你要是慢下脚步,反倒能咂摸出点意思来。

巷子里的声音和影子

拐角修鞋师傅的锤子敲得叮当响,他头也不抬,只管对付手里那只开胶的运动鞋。杂货店老板娘坐在塑料凳上剥毛豆,竹筐里堆得冒尖。我突然想起什么——这不就是那种最普通的、邻近河源站旧街巷弄的生活场景吗?没有游客举着手机拍照,也没有哗众取宠的网红招牌,就是住在这里的人们,日复一日过着他们的日子。

往前几步,看见个白发老人坐在藤椅里听收音机,咿咿呀呀的粤剧唱腔在巷子里打转。我停下来假装系鞋带,其实在听那断续的唱词。他忽然睁开半眯的眼睛朝我笑笑,指指身旁的空凳子。这倒让我有点不好意思了,摆摆手继续往前走。心里却琢磨着,在这邻近河源站旧街巷弄的深处,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好像比外面要近些。

墙上的痕迹也很有意思。斑驳的石灰层底下露出更早年的黄泥,还有用粉笔写的模糊数字,可能是多年前哪个孩子的算术题。某扇铁门上贴着褪色的福字,边角卷着,起码经历过十几个春节了吧。

穿过时间的门槛

最让我驻足的是一家旧书店,门脸小得差点错过。老板是个戴老花镜的大叔,正给一摞旧书掸灰尘。店里窄得转身都难,书架快顶到天花板了,全是七八十年代的杂志和小说。我抽出一本《故事会》,版权页显示是1992年的。

“这些书还有人买吗?”我实在忍不住问。大叔推推眼镜:“有啊,上次有个年轻人专门来找《射雕英雄传》最早的那个版本。”他说话慢悠悠的,像在讲述一个再平常不过的事实。我在那里翻了十几分钟,最后花五块钱买了本《民间传说集》,封面上的仙女画像都泛黄了。

走出书店时天色渐晚,巷子里的灯一盏盏亮起来。不是那种刺眼的白炽灯,多是昏黄的暖光,从窗户里透出来,把晾着的衣服映成柔和的剪影。车站广播隐约传来,提醒某趟列车开始检票了。站在这个河源火车站小巷子的中间段,能同时听见火车的汽笛和巷子深处的炒菜声,两种节奏奇怪地交织在一起。

快到出口时,遇见个扛着编织袋的大叔,袋口露出几根葱叶。他侧身让我过去,随口说了句“小心地滑”。就这四个字,突然让我觉得,这条看似普通的巷子,其实装着很多这样的瞬间——陌生人之间短暂的照面,简单却真诚。

重新回到车站广场时,回头再看那条巷子,它安静地卧在暮色里,像被遗忘却又自得其乐。霓虹灯的光落在巷口,刚好照亮半块斑驳的路牌。可能明天我就会忘记车站大厅的模样,但一定会记得在那个邻近河源站旧街巷弄的下午,老墙上斑驳的光影,和空气里飘着的、说不清是栀子花还是晚饭的香气。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