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品茶上课群,渭南茶艺交流学习圈
初遇茶香
那天路过渭南老城区,偶然瞥见巷口挂着块木牌:“渭南品茶上课群”。这名字挺有意思,既说上课,又像是个同好圈子的感觉。我推门进去,满室茶香扑面而来,几位年纪相仿的人正围坐在茶海旁,有位老师模样的在演示怎么冲泡龙井。有人不小心把水洒了出来,大家都笑了,那氛围轻松得就像在朋友家串门。
老师看我站在门口犹豫,招手让我坐下喝茶。她说话特别实在:“咱们这儿不搞那些虚的,就是教大家怎么把茶泡得好喝。你看啊,水温很关键,绿茶用80度刚好,烫了会苦。”她边说边把茶杯递过来,那茶汤清亮亮的,喝下去喉咙里泛着甘甜。就是这次偶然的接触,让我成了这个茶艺交流学习圈的常客。
学茶的日子
每周叁晚上,我都会去我们的渭南品茶上课群学习。说是上课,其实更像是一群爱喝茶的人聚在一起切磋。记得有次学闻香,大家轮流闻盖碗的香气,有人说是豆香,有人说是板栗香,还有个大哥很认真地说是“春天的味道”,把大家都逗乐了。
教茶的李老师总说:“别把茶想得太复杂,先喝明白自己喜欢的味道。”她教我们怎么选茶具,怎么控制水温,怎么感受茶汤在嘴里变化的层次。慢慢地,我发现自己真的能品出不同茶叶的差别了,也懂得了为什么有时候简单的冲泡反而更好喝。
在这个圈子里,大家来自各行各业——有退休的教师,有开店的老板,还有像我这样的上班族。但一坐下来喝茶,身份就都不重要了。我们互相交流自己家乡的喝茶习惯,分享最近淘到的好茶叶,有时候聊得兴起,一壶茶能喝到深夜。
茶里的生活
现在想想,在渭南茶艺交流学习圈的这些日子,改变的不仅是我泡茶的手艺。以前上班总是急匆匆的,现在我会特意留出半小时,安安静静地泡杯茶。看着茶叶在杯子里慢慢舒展,心情也跟着放松下来。
上周我们办了个小型的茶会,每个人带自己的茶具和喜欢的茶叶。我带了套新买的青瓷盖碗,虽然不贵,但用起来很顺手。隔壁座的王姐尝了我泡的铁观音,惊喜地说:“你这泡得比茶店的还好喝!”那一刻,心里真的挺有成就感的。
其实喝茶这件事,说深奥可以很深奥,说简单也特别简单。在渭南品茶上课群的这些时光里,我最深的体会就是——好茶不在价钱,而在适口;喝茶不在形式,而在安心。有时候工作累了,给自己泡上一杯,看着袅袅升起的热气,就觉得生活里的那些烦心事,好像也随着茶香慢慢飘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