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男人最爱去的小巷子,男性偏爱的和田小径
巷口飘来的烤肉香
傍晚六点刚过,老陈蹬着自行车拐进了玉龙喀什镇那条不起眼的小巷。巷口那家烤包子店飘出混着孜然和羊肉焦香的烟雾,他熟门熟路地停好车,掀开褪色的蓝色门帘。店里已经坐了好几个熟面孔,有人正掰开刚出炉的烤包子,金黄的馅料冒着热气。
这条巷子宽不过叁米,青石板路面被岁月磨得发亮。两旁是些有些年头的铺子:卖土陶的、打馕的、修理摩托车的,甚至还有个只在下午开门的老式理发店。要说这条小巷有什么特别,倒也说不上。可不知怎的,就成了我们这些和田男人爱来的地方。
老陈在烤包子店最里面的位置坐下,老板不用问就给他上了叁个烤包子,配一碗砖茶。“今天这么早?”隔壁修车行的艾力抬头打招呼。“活干完了,过来歇会儿。”老陈吹着热气,小心地咬开烤包子酥脆的外皮。
不只是为了填饱肚子
你说这些男人为啥偏爱这条小巷?要说方便,新城那边的商场餐厅更气派;要说便宜,哪儿还找不到个实惠的馆子。可偏偏,大家就爱往这条窄巷子里钻。
我琢磨着,可能是因为这儿让人特别放松。你看那些坐在矮凳上的男人们,有的刚从工地下来,工装裤上还沾着灰;有的是附近商铺的店主,忙里偷闲来喝杯茶;还有些退休的老人,在这儿一坐就是半天。没人嫌弃谁衣服不够干净,也没人计较说话声音大小。
卖土陶的玉素甫大叔常说:“在我这儿,总统和平民喝的都是同一个壶里倒出来的茶。”他那个铺子门口总摆着几张折迭椅,成了男人们闲聊的好去处。有时候什么也不聊,就静静地看着巷子里人来人往,也挺好。
开理发店的买买提有句口头禅:“我理的不是头发,是心情。”他那不足十平米的小店,墙上贴满了泛白的明星海报,用的还是老式推子。可男人们就爱来这儿,一边理发一边听买买提讲街坊四邻的新鲜事。
小巷里的生意经
这条男性偏爱的和田小径,生意也带着股男人间的直爽劲儿。修摩托的小王从不明码标价,看你是什么问题,该收多少收多少。要是老熟人手头紧,记个账也行。他常说:“工具可以换新的,交情换不来。”
巷子深处的古丽大婶卖凉粉,她记得每个熟客的口味——老陈要多放辣子,艾力不能吃蒜,学校王老师喜欢多加黄瓜丝。这些细节,大商场里的服务员哪能记得住。
最热闹要数每周五下午,巷尾空地上总会有人下象棋。里叁层外叁层围得水泄不通,观棋的比下棋的还着急。赢了不见得多得意,输了也不会太恼火,毕竟明天还能再战。
去年市政规划说要整改这片老巷子,男人们愁了好一阵。后来听说保留原貌,大伙儿都松了口气。艾力说得实在:“新城再好,也找不到这种能把脚翘在凳子上喝茶的地方。”
永不消散的人情味
天黑透了,巷子里亮起昏黄的灯光。老陈准备起身回家,玉素甫大叔叫住他,塞过来两个新出的土陶茶杯:“拿去用,上次看你说家里的摔了。”
这就是和田男人最爱去的小巷子,没什么惊天动地的故事,就是些日常的温暖。烤包子店的烟雾、理发店的推子声、土陶店门口的茶香,还有男人们爽朗的笑声,组成了这条巷子独特的生命力。
明天这个时候,老陈和他的老伙计们还会出现在这里。也许是为了那口熟悉的烤包子,也许是为了那杯免费的砖茶,但更多的,是为了这份不用言说的默契和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