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大学城学生好联系吗,达州大学城学生联系方便吗
最近和朋友聊天,又提到了这个话题。他表弟今年高考填志愿,在考虑达州的学校,家里人最关心的就是孩子在那边的实际情况。比如生活方不方便,还有就是——达州大学城学生好联系吗?这个问题听起来简单,背后其实是家长对孩子独自在外生活的牵挂。
说到达州大学城,它主要集中在通川区莲花湖一带,几所高校挨得挺近。我特意问了几个在那读书的学弟学妹,他们的感受挺直接的。用其中一个同学的话说:“在这边读书,联系这事儿得分怎么看。”
日常沟通挺顺手
如果你指的是发微信、打视频电话,那完全不用担心。现在哪个学生不是手机不离手?宿舍和教学楼无线网全覆盖,和家里视频、和朋友聊天,画质清晰不卡顿,感觉就像面对面坐着聊。有个大二的女生告诉我,她每天晚上都和爸妈视频十分钟,“信号特别好,我妈连我昨天熬夜的黑眼圈都看得一清二楚,唠叨了我半天”。这种即时的线上联系,确实没什么障碍。
不过,她接着又说:“但有时候吧,总觉得隔着屏幕少了点什么。”这话让我想了半天。
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说到线下见面,情况就有点不一样了。达州大学城离主城区有那么一段距离,学生要是想去市中心逛逛,得坐一会儿公交车。不过好在校门口公交线路不少,班次也密,十来二十分钟就能到繁华地段。所以周末约朋友见面、聚餐还是挺方便的。
校园里面的环境,倒是很适合见面。几个学校的宿舍区离得不远,经常能看到不同学校的学生约在食堂一起吃饭,或者去操场散步。图书馆、篮球场这些地方,也成了大家自然社交的场所。有个同学说得挺实在:“想找人的话,在群里喊一声,经常能凑齐一桌人吃饭。”
但我也听到另一种声音——有些同学觉得,虽然大家物理距离很近,但真正深入的交流反而没那么容易。每个人都在忙自己的事:上课、社团、兼职,有时候约好了见面,临时又有其他安排。这可能就是现代大学生的普遍状态吧,不单单是达州大学城独有的现象。
说到达州大学城学生联系方便吗,还有个细节值得一提。大学城周边的配套这几年完善了不少,咖啡店、小书店、快餐店越来越多,给了学生更多见面聊天的选择。价格也实惠,一杯奶茶十来块钱,能坐一下午。这些地方经常坐满了学生,有的在小组讨论,有的就是单纯聊天,气氛挺活跃的。
不过也有同学提到,晚上九点以后,大部分店铺就陆续关门了,“要是能多几家营业到深夜的安静小店就好了,有时候晚上想找个地方好好说说话,选择就不太多了”。这个需求,确实反映了学生们对更多交流空间的期待。
回到最初的问题,达州大学城学生好联系吗?从不同的角度来看,答案可能不太一样。如果是在线联系,那完全没问题;如果是线下见面,白天和周末都挺方便,但深夜时分会有些限制。更重要的是,方不方便联系,有时候不完全是地理距离或设施的问题,还在于大家是否愿意花时间去维持一段关系。
那个大二女生最后说了句让我印象深刻的话:“其实再方便的工具,也比不上真心想见一个人的冲动。”她说上学期有个好朋友搬到了新校区,见面没那么方便了,但两人反而更珍惜每次见面的机会,关系比以前更好了。
看来,联系这件事,工具和环境固然重要,但最关键的可能还是那份愿意保持联系的心意。无论是在达州大学城,还是在其他地方,这句话大概都适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