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小妹24小时喝茶,鞍山姑娘全天候品茗
鞍山的茶香似乎永远飘散在这座城市的空气里,而最懂喝茶的,莫过于那些说着软糯东北话的姑娘们。
清晨五点半,李晓燕推开自家茶室的老木门。这位被熟客称作"鞍山小妹"的姑娘,麻利地烧上第一壶水。"咱鞍山人喝茶不讲究那些花架子,但时辰不能乱。"她边说边取出今年新炒的岫岩毛峰,青绿的茶叶在白瓷碗里打着旋。
茶香里的二十四小时
说来你可能不信,在鞍山这座钢铁之城,喝茶这事儿比炼钢还讲究火候。早上六点来的大多是赶早班的老师傅,他们需要浓茶醒神;午后叁点多是逛街歇脚的姑娘,得给她们泡些花果茶;深夜十一点后,总有几个睡不着的老街坊来讨杯安神茶。"我这茶壶啊,比街口的路灯还守时。"李晓燕说着,往紫砂壶里注入第二泡茶水。
记得去年冬至那晚,大雪封了半条街,茶室里却暖烘烘的。叁位老茶客坐在靠窗的位置,从鞍钢退休待遇聊到儿女婚事,壶里的铁观音续了七遍水。晓燕安静地在旁边焙着新茶,时不时往炉子里添块炭。她说那晚突然明白了,这二十四小时守着的不是生意,是城里人喘口气的地方。
茶要趁热喝,人情要慢慢处。这是鞍山小妹的待客之道。她的茶桌从不设最低消费,偶尔来了手头紧的学生,照样给斟上满满一杯。有常客开玩笑:"你这二十四小时营业,难不成要学便利店?"她抿嘴一笑:"便利店卖的是方便,我卖的是工夫。"
茶汤里泡着的人生滋味
茶室的玻璃柜里摆着十几只茶罐,每只都贴着 handwritten 标签。"春分采的明前茶最娇贵,得用陶罐存着;秋霜后的老茶头反倒皮实,随便个铁盒子都行。"说起茶叶,这位鞍山姑娘眼里闪着光。她记得每位熟客的偏好——张大爷只喝滚烫的茉莉花茶,隔壁美容院的小王喜欢加蜂蜜的普洱茶。
去年夏天特别热,茶室空调坏了的那几天,晓燕在每张茶桌上都放了小风扇。有顾客劝她早点打烊,她摇摇头:"万一半夜有下了夜班想喝口凉茶的呢?"果然那周凌晨两点,还真来了几个刚下生产线的鞍钢工人,她现切了西瓜,配着冰镇乌龙茶,工人们说这比喝酒舒服多了。
茶汤颜色从清晨的淡黄渐至深夜的酽红,就像这座城市的生活节奏。现在很多年轻人都点外卖奶茶,但晓燕坚持用盖碗冲泡:"奶茶是糖水味儿,好茶得有回甘。"她最近在教几个大学生品茶,孩子们最初嫌苦,叁泡过后竟尝出了兰花香。
暮色渐浓,茶室又亮起暖黄的灯。晓燕擦拭着茶海上的水渍,准备迎接今晚的第一拨客人。窗外有轨电车叮当驶过,屋里水汽氤氲,仿佛整座城市的疲惫都能在这方茶席上慢慢化开。鞍山姑娘全天候品茗的守候,早已成了钢都里一道温柔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