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品茶工作室花式服务,武汉品茶工作室特色体验
最近和朋友闲聊,说起武汉的品茶工作室,他神神秘秘地跟我提了个词儿——“花式服务”。我当时一听就乐了,现在喝茶都这么讲究了吗?
说起来,武汉人骨子里就带着股江湖气,连喝茶这事儿都整得特别有派头。记得小时候看爷爷拿个搪瓷缸泡茉莉花茶,那叫一个实在。现在可好,光是走进品茶工作室,那股子雅致劲儿就让人不自觉放轻了脚步。
茶香里的门道
上礼拜我特意去了家朋友推荐的工作室,藏在汉口的老洋房里。推门进去,茶艺师正在给客人演示怎么用盖碗,手腕那么轻轻一转,茶水划出个漂亮的弧线,愣是没溅出一滴。我心想,这手上功夫没个两叁年肯定练不出来。
老板娘是个爽快人,一边给我沏着今年的明前龙井,一边唠嗑:“现在客人不光是来喝茶解渴,人家要的是个体验。”她顺手从茶盘底下抽出个木匣子,里头装着七八种不同产地的金骏眉,“光这一种茶,就能给你搭配出叁种喝法。”
这话听着新鲜。我看着她把同一款茶分别用紫砂壶、玻璃杯和建盏泡了,嚯,出来的香气和口感还真不一样。最绝的是配了手工做的桂花糕,茶汤在嘴里回甘的时候,糕点的清甜恰好接上了,那种层次感,绝了。
藏在细节里的讲究
我发现这些工作室在“特色体验”上真下了功夫。比如有间茶室特意摆了张水曲柳的长茶台,客人可以跟着茶艺师学点茶。这活儿看着简单,实际手腕得特别稳,我试了两下就把茶筅给甩出去了,逗得旁边几位直乐。
还有个挺有意思的,他们根据二十四节气调整茶单。谷雨前后喝太平猴魁,立夏就推荐安吉白茶,连茶点都跟着换。昨儿个处暑,我去的时候尝到了新做的绿豆糕,配着冷泡的凤凰单丛,消暑又解腻。
这些细枝末节处的巧思,让人每次来都有新发现。就像茶艺师小陈说的:“茶还是那些茶,但喝法可以常新。”这话说得在理,传统的茶文化要让大家喜欢,确实得有些新花样。
现在城里这样的武汉品茶工作室渐渐多了起来,成了年轻人休闲的新去处。周末约上叁两好友,在茶香里聊聊近况,学着怎么闻香、怎么观色,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临走时还能挑两款中意的茶叶带回家,这日子过得,舒坦。
要说最让我惦记的,反倒是那次偶然尝到的创意茶饮。茶艺师把正山小种和新鲜橙皮一起焖泡,出来的茶汤带着果香,却又不夺茶味。这种大胆的尝试,既保留了茶的本真,又添了些许趣味,确实值得慢慢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