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源大学城周边被称为炮楼,附近区域俗称碉堡区

发布时间:2025-11-03 01:45:47 来源:原创内容

一个别称的由来

在辽源大学城呆过一阵子的学生,大概都听过“炮楼”这个说法。? 第一次从学长嘴里听到时,我脑子里瞬间浮现出战争片里那种高耸的军事堡垒,感觉既诧异又有点好笑。大学城周边,不应该是商铺、小吃街和网吧吗,怎么就跟“炮楼”扯上关系了?后来才明白,这其实是一种带着点自嘲和亲切的戏称。

这个称呼的起源,现在已经很难考证具体是哪位“人才”的首创了。大家普遍认为,主要是因为那片区域集中了几栋特别高的居民楼。在大学城周边普遍低矮的建筑群里,这几栋楼拔地而起,显得格外突兀,从宿舍窗口望出去,一眼就能看到它们笔挺的轮廓。也不知道是谁最先灵光一现,用“炮楼”来形容它们监视或者说“俯瞰”着整个大学城的姿态,这个形象又贴切又带着点学生式的幽默,很快就传开了。

“碉堡区”的生活图景

而“炮楼”附近那片更广阔的区域,则被大家习惯性地称作“碉堡区”。这里可就热闹多了,是学生们课余生活的“快乐大本营”。说它是“碉堡区”,倒不是说这里戒备森严,恰恰相反,这里充满了轻松和烟火气。你想啊,下了课,肚子饿得咕咕叫,和室友溜达着就钻进“碉堡区”了。麻辣烫、烤冷面、鸡蛋灌饼……各种小吃的香味混杂在空气中,那诱惑,简直无法抵挡。

除了吃的,这片区域还藏着无数宝藏:价格实惠的小餐馆是社团聚餐的首选,环境简单的台球厅总能传来阵阵欢声笑语,还有那几家开了好些年的打印店,老板几乎能记住半个学院学生的脸。这里的一切,似乎都和大学生的生活节奏紧密地咬合在一起。它不像市中心的大型商场那样精致有距离感,而是有一种粗粝的、实实在在的温暖。对于很多学生来说,“碉堡区”承载的,是赶完论文后的一顿犒劳,是考试前熬夜复习的一杯奶茶,也是青春里一段浓墨重彩的记忆。

有时候我会想,为什么学生们会自发地为这个地方赋予这样一个带着军事色彩的名字?也许,“炮楼”和“碉堡区”这些别称,本身就像一种文化密码。它们不仅仅是地理指代,更是一种情感上的认同和联结。通过使用这些内部流通的“黑话”,学生们仿佛在标识着一个属于自己的领地,一个脱离了课堂严肃氛围的、可以放松和宣泄的青春空间。

这些称呼里,没有贬义,更多的是一种调侃和归属感。当你说“我去碉堡区一趟”,听懂的自然是“自己人”。这种微妙的默契,构成了大学文化里非常有趣的一部分。它让一片普通的商业区,变成了大学记忆中一个活色生香的符号。所以,下次如果你在辽源大学城听到有人提起“炮楼”或是“碉堡区”,你大概就能会心一笑,知道那指的是一片充满了故事和活力的地方了。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