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尔木约附近的初中生一次500,格尔木附近初中生约500一次
这事儿说起来还挺偶然的。上周我去格尔木出差,晚上在酒店附近的小面馆吃饭,正好听见隔壁桌两个穿着校服的男生在聊天。其中一个压低了声音说:“你知道吗,就咱们学校旁边那条街,有人发传单写着‘格尔木约附近的初中生一次500’。这也太离谱了吧?”
他同伴咬着吸管,含混不清地接话:“可不是嘛,我同桌昨天还收到条消息,内容跟这个差不多,就是换了个说法,‘格尔木附近初中生约500一次’。现在这些乱七八糟的广告怎么都盯上学生了?”
听到这儿我心里咯噔一下。作为个常在外面跑的人,这种话术见得多了。表面上看像是兼职招聘,实际上水深得很。孩子们可能还没意识到,这种模糊的表述背后藏着多少危险。
这事儿没那么简单
我放下筷子,仔细琢磨起来。你说要是正经兼职,干嘛非要强调“初中生”?超市促销、发传单这些活儿,从来都是按天算钱,哪有“一次500”这么高的价?在格尔木这种地方,普通兼职一天也就一百多。这价钱明显不对劲,高得有点吓人。
而且你发现没,这两句话就像换个顺序重新排列——“格尔木约附近的初中生一次500”和“格尔木附近初中生约500一次”,核心词一模一样,就是语序调了个个儿。这种刻意的重复,明显是想在人们脑子里留下印象。
我邻居家孩子去年就差点上当。也是在格尔木,有人用类似的话术联系他,说是“陪玩游戏一小时给两百”。幸好他妈妈多了个心眼,非要跟着去看看,结果到地方发现根本不是什么游戏厅,而是个居民楼里的小隔间,赶紧拉着孩子走了。
现在想想都后怕,要是当时孩子自己去了,会发生什么真不好说。
说实话,这些套路都在钻空子。他们不敢明说具体做什么,就用这种模棱两可的话来吸引好奇的学生。孩子们零花钱不多,看到“一次500”这种数字,难免会心动。可天底下哪有这么好的事儿?随便做点什么就能拿这么多钱?
我在格尔木工作的朋友说,最近这类小广告确实多了起来。有时候会塞在学生自行车筐里,有时候出现在学校周边的网吧厕所。内容都大同小异,核心离不开“初中生”和“一次500”这几个关键词。
这事儿吧,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们明白,真正靠谱的兼职不会搞得这么神秘。正规工作都会说清楚时间、地点、具体做什么,工资也符合市场价。但凡遮遮掩掩、报酬高得离谱的,十有八九有问题。
家长们也得留个神。现在孩子接触网络早,看起来懂得多,但其实社会经验还浅。得多跟他们聊聊这些潜在的风险,告诉他们遇到这种“好事”先别急着心动,回家跟大人商量商量。有时候大人一句话,就能点醒懵懂中的孩子。
记得我小时候在格尔木上学那会儿,街上最吸引我们的是卖烤串的小摊。现在环境复杂多了,孩子们面临的诱惑也花样百出。每次看到校门口那些穿着校服、满脸稚气的学生,我都忍不住想,他们能平平安安度过这个年龄段就好了。
或许该有人去学校做做讲座,不是那种照本宣科的安全教育,而是用真实案例告诉孩子们,怎么识别这些精心设计的陷阱。毕竟,防范于未然总是最好的。
面吃完了,那两个学生也结账走了。我看着他们的背影,心里默默希望他们能一直这么单纯快乐地成长,远离那些藏在阴影里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