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江附近学生约100叁小时,学生近冷水江叁小时约百人

发布时间:2025-11-03 04:25:34 来源:原创内容

这几天朋友圈里有个消息传得挺热闹,说咱们冷水江附近有百来个学生聚在一起,整整叁个小时都没散。这事儿听着新鲜,我特意去打听了下,原来是个自发组织的读书分享会。

说是读书会,倒不如说是个大型聊天现场。组织者小赵告诉我:“本来就在群里随口提了句,没想到来了这么多人。教室坐不下,大伙儿干脆把垫子铺在操场上,围成圈坐着。”那天傍晚正好凉快,风吹着挺舒服,有人带着吉他偶尔弹两下,氛围特别轻松。

有个戴眼镜的男生分享了他读《平凡的世界》的感受:“以前总觉得这种名着离我们很远,真读进去才发现,孙少平在煤矿干活时的心情,跟我期末熬夜复习简直异曲同工——都是咬着牙坚持,盼着天亮。”

为什么这么简单的活动能吸引这么多人

隔壁班的李同学插话:“可不是嘛!我们现在整天刷题,有时候都忘了书本外面的世界长啥样。今天听大家聊各种书,突然觉得学习不只是为了考试。”她说话时眼睛亮晶晶的,手里那本《时间简史》已经翻得卷边了。

我注意到有个女生一直安静地听着,后来才小声说:“其实我带了漫画书来的...没想到大家这么喜欢严肃文学。”周围同学都笑了,纷纷说漫画也很好啊,下次专门办个漫画主题的。这种包容的气氛,让每个人都愿意开口。

叁个小时不知不觉就过去了。临走时,组织者在小本子上统计,下次想参加的人居然比这次还多。没人要求必须到场,也没学分奖励,但大家就是愿意来。或许正因为是自发组织的,反而格外有吸引力。

有个细节让我印象很深:活动结束后,几个学生主动留下来收拾场地,把别人遗忘的水瓶和纸屑都捡干净了。这种自觉,比任何口号都让人感动。校园保安大叔也说:“这些孩子靠谱,知道爱护环境。”

现在想想,冷水江附近学生约100叁小时这个现象,反映的或许是年轻人对真诚交流的渴望。在虚拟社交占据大部分时间的今天,面对面坐着聊天的朴素方式,反而成了稀缺品。那个傍晚,没有手机刷屏,没有敷衍点赞,只有实实在在的分享和倾听。

听说他们已经在筹划下个月的主题了,可能是电影,可能是音乐。这种由学生自己发起的叁小时聚会,就像冷水江的流水一样,自然而然地流淌在校园生活里。下次路过时,说不定你也会被他们的笑声吸引,忍不住加入进去呢。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