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男人喜欢的小巷子,宜春男士偏爱的小街巷

发布时间:2025-11-05 10:04:48 来源:原创内容

这两天翻老照片,突然想起伊春表哥带我去过的一条巷子。那巷子藏在老城区的红砖房后面,窄得只容两个人并肩走。下午四点光景,表哥领着我在巷口站定,顺手摘了片墙头的爬山虎:“这条伊春男人喜欢的小巷子,你嫂子当初就是在这儿答应跟我处对象的。”

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发亮,墙角蹲着下象棋的老爷子,楚河汉界杀得正酣。穿跨栏背心的大叔拎着鸟笼经过,画眉鸟的叫声脆生生的。巷子深处飘来木工房的刨花香味,混着老式理发店肥皂水的气息。表哥指着巷尾的酱骨馆说,这家开了叁十年,老板认得每条巷子里老邻居的口味。

巷口到巷尾的温度

说来也巧,去年出差到宜春,在旧厂房改造的文创园里,竟撞见相似的场景。那条叫“瓦罐巷”的小街不过百来米长,刚出炉的月亮粑粑在玻璃柜里冒着热气。穿工装裤的师傅坐在店门口削竹篾,手里的灯笼骨架渐渐成型。这大概就是宜春男士偏爱的小街巷特有的味道——老手艺和新营生挨着,像灶台上炖着的汤,咕嘟咕嘟地冒着人间烟火。

五金店老板在躺椅上摇蒲扇,看见熟客就抬抬下巴:“阀门在左边第叁个架子。”修表铺的老师傅鼻梁上架着放大镜,桌上散落的齿轮在午后的光线里闪着金光。我在巷子中间的茶摊喝了碗菊花茶,卖茶的大姐笑着说,她家在这条巷子经历了叁代人,从挑着担子叫卖到有了固定摊位。

忽然理解为什么这样的巷子让人留恋。它们不像商业街那样急着把一切都展示给你,反而藏着许多需要慢慢发现的故事。就像在伊春男人喜欢的小巷子里,表哥总能在某扇木门后找到修鞋叁十年的老师傅,或者在某个转角遇到卖野生蘑菇的邻居。而在宜春那条小街巷,总有人知道哪里能补搪瓷缸,哪儿能找到绝版的黑胶唱片。

黄昏时分,两个中学生骑着单车拐进巷子,车铃叮当作响。菜摊前的中年男子接过找零,顺手多拿两根小葱。这些看似琐碎的日常,编织成小巷特有的脉络。或许正是这些看似平常的瞬间,让那些穿行在巷子里的脚步,不知不觉就慢了下来。

红砖墙上的光影渐渐拉长,有人家开始准备晚饭。窗口飘出的炒菜声和新闻联播的前奏混在一起,像是给这条巷子罩上温暖的罩子。我想起表哥说过,他父亲退休后每天都要来巷子走两趟,什么也不买,就是和老街坊说说话。这种习惯,大概已经刻进骨子里了。

离开时又经过那家酱骨馆,玻璃窗上凝结着厚厚的水汽。能听见里面传来碰杯的声音,还有带着东北腔的谈笑。这些藏在城市褶皱里的小巷,就像老树盘错的根须,悄悄滋养着生活其间的每个人。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