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小区上课约茶,小区授课品茶相约
邻里间的茶香与书香
说来挺有意思的,我们小区最近冒出来件新鲜事儿。三楼的老张,退休前是位语文老师,上周末竟在业主群里发了条消息:“周末在我家客厅开个茶话小课堂,讲讲怎么品鉴龙井,有兴趣的邻居带上杯子来。” 消息一出,群里就热闹开了。起初我还觉得有点意外,在小区里上课?还是约着喝茶?这事儿听着既陌生又透着点亲切。
抱着几分好奇,那天下午我溜达着就去了。一进老张家门,淡淡的茶香就飘了过来。客厅里已经坐了七八位邻居,有熟悉的,也有不太熟悉的,大家围坐在一块儿,面前的茶几上摆着茶壶和几个小杯子。老张也没站在前面,就跟我们挤在沙发上,手里拿着茶叶罐,正跟大家聊着呢。“你看这茶叶的颜色,扁平光滑,这叫‘糙米色’,”他一边说,一边把茶叶分给大伙儿传看,“闻闻看,是不是有种淡淡的豆香味?”
这氛围,可比我想象中轻松多了。压根没有上课那种严肃劲儿,倒真像是老朋友串门闲聊。住在五楼的王姐泡茶手法挺熟练,主动接过了冲泡的活儿;旁边年轻的李哥对水温特别讲究,还掏出手机查资料跟大家分享。我们一边看着嫩绿的茶叶在杯中舒展,一边听老张讲西湖龙井和浙江龙井的细微差别,偶尔有人插句话,问个问题,笑声就没断过。这种在小区里把学习和喝茶结合起来的聚会,感觉特别接地气。
自打那以后,这类“小区授课品茶相约”的活动,在我们这儿好像就悄悄流行起来了。后来我还参加过对面楼陈医生讲的春季养生小常识,也是在一位邻居家的书房里,十几个人,喝着枸杞菊花茶,听她聊些实用的保健方法,还能随时提问。这种形式特别受大家欢迎,它没有什么固定的章程,也不收费,纯粹是邻居们凭兴趣凑在一起。用老张的话说就是:“咱们这不就是借着喝茶的由头,大家一起学点东西,热闹热闹嘛。”
我慢慢咂摸出点味道来。在城市里住久了,邻里关系常常是“见面点头笑,关门不知道”。但就是这样简单的“济南小区上课约茶”,一杯清茶,一次随性的分享,却好像把大家心里的那层隔膜给温热了,化开了。知识不再高高在上,它变得像手里的那杯茶一样,可以触摸,可以品尝,可以在闲聊中自然而然地传递。我们不仅学到了些有趣的知识,更难得的是,认识了隔壁单元那个养花很棒的阿姨,知道了楼下住着一位会修老物件的师傅。
现在回头想想,这种在小区里自发形成的“课堂”,它的生命力或许就藏在这份随意和烟火气里。它不需要宏大的主题,也不必追求系统的知识,它就是一份“闲情”,加一份“乐意”。当茶香混着书香,当请教与交流发生在熟悉的左邻右舍之间,学习本身就成了一件温暖而快乐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