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志品茶私人工作室大选,尚志茶艺私享空间评选
这几天朋友圈里都在聊尚志品茶私人工作室大选的事,我本来对这类评选不太上心,直到上周路过朋友推荐的一家藏在老巷子里的茶室。推开木门,桂花香混着炭火气息扑面而来,店主正在用建水紫陶壶冲泡二十年熟普,那种专注劲儿让我忽然理解了为什么这么多人愿意为这样的空间买单。
说起来啊,现在满大街都是连锁奶茶店,反倒让这种私人茶室显得特别珍贵。店主阿琳边烫茶杯边和我聊天:“我们这儿不像商业茶馆那么讲究翻台率,常有客人一下午就守着一泡冰岛古树茶,读到本书的精彩处还会喊我一起讨论呢。”她翻着茶盘里的叶底给我看,“你看这片茶叶舒展的样子,就像把山野的气息都泡进壶里了。”
茶室里的慢时光
记得有回碰见位年轻姑娘在茶台前学点茶,手腕抖得厉害,茶筅都拿不稳。阿琳也不着急,握着她的手慢慢找感觉,等茶沫终于泛起白霜时,整个屋子的人都跟着鼓掌。这种人与人之间的温度,大概是标准化茶饮店给不了的。墙角的竹编茶篓里堆着各地茶农寄来的样品,客人要是感兴趣,还能跟着一起品鉴试茶,偶尔还真能碰见让人惊喜的小众茶。
现在参加尚志茶艺私享空间评选的工作室,大多都有这样的特质。城南那家用苏绣屏风做隔断的「云栖茶寮」,每周叁的茶会总能聚起一群痴迷老茶的客人;城东布置着日式枯山水的「清川阁」,店主特意定制了可移动茶台,方便客人围坐在庭院里赏雪烹茶。这些空间最打动人的,倒不是多昂贵的茶器,而是那份让人卸下疲惫的妥帖。
前两天和阿琳聊起评选标准,她正在整理客人留下的手写茶评。“有人把第一次带来的武夷岩茶标本裱起来挂在墙上,这些充满记忆的小物件,才是我们想通过尚志品茶私人工作室大选展现的。”说着她指向博古架角落的陶罐,里面装着客人寄存的私藏茶叶,罐身上贴着的便签纸已经微微泛黄。
暮色渐浓时,茶台前的光线变得柔和。新来的客人正在试今年春采的凤凰单丛,栀子花香在空气里飘荡。看着他小心地闻着杯底留香的样子,忽然觉得这类评选真正的意义,或许不在于选出谁家最好,而是让更多愿意慢下来品茶的人,找到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