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学生品茶上课,学子茶艺课堂交流
茶香飘进教室
早晨八点的阳光斜斜照进教室,空气里飘着淡淡的茶香。你肯定想象不到,在晋城的一所中学里,学生们正围坐在茶席前,小心翼翼地端起面前的盖碗。这不是什么课外兴趣班,而是他们每周最期待的必修课——茶艺课堂。
“刚开始听说要上茶艺课,我还以为是老人家才喜欢的东西。”高二的李同学一边说着,一边熟练地用茶拨将茶叶轻轻拨入壶中,“可真正接触后才发现,这里面门道可多了。”
这门课的老师王老师告诉我们,学校之所以把茶艺纳入课程,是因为发现现在的学生太需要静下来了。“你看他们平时,不是刷题就是玩手机,整个人都浮在空中。而泡茶这件事,能让他们脚踏实地地待上一会儿。”
确实,走进这间特别的教室,你能明显感觉到气氛不同。没有急促的铃声,没有催促的交作业声,只有水烧开的咕嘟声,和偶尔传来的茶具清脆的碰撞声。
“记得第一次上课,我连茶壶都拿不稳。”一个扎着马尾的女生笑着说,“水洒得到处都是,茶叶也放多了,泡出来的茶苦得没法喝。”她说着,手上的动作却已经变得流畅自然——温杯、投茶、冲泡、分茶,每个步骤都做得有模有样。
茶汤里的学问
你可能不知道,在这堂看似轻松的茶艺课上,其实藏着不少学问。就拿最简单的注水来说,水线要细要稳,要沿着壶壁缓缓而下,不能直接冲击茶叶。这看似简单的动作,许多同学练了整整叁节课才掌握。
“最难的是控制水温。”正在练习冲泡绿茶的张同学说,“不同的茶叶需要不同的温度。像龙井这样的绿茶,水温太高就把茶叶烫坏了;而普洱茶呢,水温不够又泡不出它特有的香气。”
说来也怪,这些平时连五分钟都坐不住的孩子,在茶艺课堂上却能安安静静地待上一个多小时。他们会在品茶时仔细分辨茶叶的品种,会互相交流泡茶的心得,甚至会为了一泡茶的最佳冲泡时间争论不休。
王老师说,这就是茶文化的魅力所在。“它不急着给你答案,而是让你在反复实践中自己去体会。就像生活里的很多事,急不得,慌不得,需要耐心等待最好的时机。”
在这晋城学生品茶上课的过程中,同学们不仅学会了泡茶技巧,更收获了一份难得的从容。有个同学告诉我,自从上了茶艺课,他做数学题时都不那么急躁了。“反正就像泡茶一样,步骤对了,时间到了,答案自然就出来了。”
茶艺课堂交流不仅发生在师生之间,更是同学们互相学习的过程。他们会分享各自家乡的饮茶习惯,会讨论不同茶具的使用感受,会在品茶时交流彼此的感受。这种交流,远比书本上的知识来得生动。
“我最喜欢的是乌龙茶。”一个男生指着茶海里橙黄明亮的茶汤说,“它既有绿茶的清香,又有红茶的醇厚,就像我们这个年纪,既有孩子的天真,又要开始学着像大人一样思考。”
这样的话,要是在其他课堂上,可能都不太好意思说出口。但在茶香的包围中,在同龄人的陪伴下,大家反而能更自在地表达内心真实的感受。
临近下课,同学们开始收拾茶具。他们细心地清洗每一个杯子,把茶具摆放整齐,就像刚开始上课时那样。教室里依然飘着茶香,只不过这香气里,似乎多了一份属于青春的味道。
走出教室时,一个同学回头看了眼茶席,轻声说:“下周还要早点来,我想试试上次老师说的那种冲泡方法。”阳光照在她身上,也照在那些还带着水珠的茶杯上,闪闪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