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学院外援女,高密学院外聘女讲师
这几天路过教学楼,总能看见几个生面孔的女教师抱着教案匆匆赶路。后来听同事说,这是学校新引进的外聘女讲师,专门来加强我们的师资力量。
说实话,刚开始大家对这位高密学院外援女老师都挺好奇的。她总是独来独往,下课后就回到临时的教师公寓,很少参加老师们的聚餐活动。有次在食堂碰见,我试着和她聊了几句,发现她其实挺健谈的。
“刚来的时候确实不太适应,”她笑了笑,“每个学校的氛围都不太一样。不过你们学生的求知欲真的很强,这点让我特别欣慰。”
不一样的课堂
我特意去听了一节她的公开课。教室里坐得满满当当,连过道都加了座位。她讲课的方式很特别,不爱照本宣科,反而经常分享行业内的实际案例。讲到关键处,她会突然停下来,看着同学们的眼睛问:“你们觉得,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办?”
这种互动式的教学让学生们特别投入。往常后排玩手机的现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认真记笔记的身影。有个学生课后跟我说:“老师讲的内容特别实用,感觉能直接用在将来的工作中。”
这位高密学院外聘女讲师确实给学校带来了新气象。她不像有些老师那样只关注课本知识,反而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次我路过实验室,看见她正带着学生做项目,一直忙到晚上九点多。
“累是累了点,”她擦了擦额头的汗,“但看到学生们能真正掌握技能,就觉得值了。”
系里的老教师最初对她这种教学方式颇有微词,觉得太花哨。但期中考试的成绩出来后,反对的声音就小了很多。她带的那几个班,不仅理论知识扎实,动手能力也明显更强。
现在校园里能看到不少变化:图书馆的参考书借阅量上去了,实验室的灯亮得更晚了,学生们的讨论也更热烈了。这些变化,都跟新老师的到来有着密切关系。
教师休息室里,我开始看到她和其他老师交流教学心得。有时是她分享行业最新动态,有时是老教师给她介绍学校的教学传统。这种互相学习的氛围,让整个教研室都活跃起来了。
教师发展中心的主任有次跟我说:“引进校外人才确实是个好办法。不同的教学风格互相碰撞,才能产生新的火花。”
现在走在校园里,经常能看到她和学生边走边讨论问题。那些原本对专业课程兴趣不大的学生,也开始主动去她的办公室请教问题。这种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正在悄然改变着整个学院的学习风气。
教师会议上,她的建议也越来越受重视。毕竟,她带来的不仅是新的教学方法,还有行业一线的宝贵经验。这些都是在书本上学不到的。
下课铃响了,我又看见她抱着教案匆匆赶往下一个教室。看着她远去的背影,我不禁在想:或许教育的意义,就在于不断注入新的活力。而这些高密学院外援女教师的到来,正是在为这片知识的沃土增添新的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