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乡男人最爱去的小巷子,湘乡汉子常去的僻静小径
巷口那棵老樟树的影子斜斜地拉长,刚好落在青石板的裂缝里。几个穿着工装的中年男人蹲在树荫下,手里的烟卷一明一暗。这是城西那条叫"耳朵巷"的老地方,下午四点半的光景。
巷子窄得只能容两个人并肩走,两侧的墙壁爬着青苔,墙根处堆着几家住户的蜂窝煤。往深处去,能听见哗啦啦的洗牌声,还有男人粗着嗓子喊"碰一个"的动静。老陈的麻将馆就在巷子中间,门脸小得不起眼,可里面总是热气腾腾的。
烟火气里的自在
老陈今年五十出头,在这巷子里开了二十年麻将馆。他说:"咱这地方,来的都是老熟人。不像外面那些茶楼,讲究什么雅座、包间。"确实,这里摆着四张木头方桌,漆都磨没了,露出木头的本色。男人们围坐着,手边搁着五块钱一杯的浓茶,有时候还能听见他们抱怨老婆管得太严,或者聊聊孩子的工作。
巷子另一头老李的剃头摊子,也是湘乡汉子常去的僻静小径上的老据点。一把用了十多年的椅子,镜子挂在斑驳的墙上。老李手法利落,推子嗡嗡响着,头发茬子落了一地。来理发的人闭着眼睛,像是很享受这片刻的清净。"比那些花里胡哨的发廊强多了,"常来的王师傅说,"十五块钱,还能听老李讲古。"
这些湘乡男人最爱去的小巷子,藏着他们最真实的生活状态。下班后,他们不急着回家,总要来这里转一圈。有时候就是站着说几句话,或者看别人打两圈牌。巷子里的时光走得很慢,慢得让人忘了外面的车水马龙。
刘师傅在农机厂工作了大半辈子,现在退休了,却是巷子里的常客。"在家待着闷得慌,"他一边出牌一边说,"儿子在深圳安了家,一年回来不了两趟。在这巷子里,好歹有人说话。"他的话让桌子旁的人都安静了片刻,有人轻轻叹了口气。
巷子深处的生活味
傍晚时分,巷口会传来烤红薯的香味。那是老赵的叁轮车,每天准时出现在巷子口。下工的男人路过,花两块钱买一个,掰开了冒着热气,就站在那儿吃起来。有时候他们也买两个,带回去给孩子。这湘乡汉子常去的僻静小径,在黄昏时分格外热闹。
巷子尾巴上有家修鞋摊,张老头坐在小马扎上,鼻梁上架着老花镜。来修鞋的人不着急,就坐在旁边的条凳上等。张老头话不多,可手艺扎实,一根针线在他手里上下翻飞,能把开裂的鞋底缝得结实实实。"现在年轻人东西坏了就扔,"他偶尔会摇摇头,"我们那时候,什么东西都要修修补补再用几年。"
这些湘乡男人最爱去的小巷子,像是城市里另一个世界。没有霓虹灯的刺眼,没有车流的喧嚣,只有日常生活的朴素画面。男人们在这里卸下一天的疲惫,不用想着工作中的烦恼,也不用操心家里的琐事。就是简简单单地待着,说说话,看看街景。
夜深了,巷子里的灯一盏盏暗下去。最后离开的人脚步声在巷子里回响,惊动了蹲在墙头的野猫。明天,太阳升起的时候,这条湘乡汉子常去的僻静小径又会活过来,继续承载着普通人的喜怒哀乐。老陈开始收拾桌上的麻将牌,准备关门了。他知道,明天下午,那些熟悉的面孔还会准时出现,就像过去的二十年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