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首小粉灯一条街,石首小粉灯巷弄风情
傍晚时分,我站在石首小粉灯一条街的街口,橘粉色的灯光正一盏盏亮起来,把整条街染成了温暖的色调。这条老街不宽,两旁是有些年头的两层小楼,每家每户门口都挂着那种标志性的粉色灯罩,像是约定俗成的装饰。
往里走几步,就能闻到各种熟悉的味道。李记烧烤的炭火味混着孜然香飘过来,隔壁甜品店的芋圆糖水正冒着热气,再往前还有家做了叁十年的牛肉面馆。住在这条街上的老邻居们,这时候都搬着小板凳坐在门口,摇着蒲扇聊家常。有个大爷认出我是生面孔,笑眯眯地问:“第一次来我们这条街吧?别看晚上热闹,白天可是清净得很。”
巷弄里的烟火日常
第二天我特意选了中午过来,果然像大爷说的,完全是另一番光景。阳光透过老房子的屋檐,在青石板上投下斑驳的影子。几个阿姨坐在巷口择菜,聊着谁家孩子考上了好大学。杂货店的老板靠在躺椅上打盹,收音机里放着楚剧。这条街白天是生活,晚上是生计,两种节奏切换得自然而然。
我在那家牛肉面馆吃了午饭,老板一边下面一边说:“我们家在这条街开了两代人了,很多老顾客搬走了还会专门开车回来吃。”他指了指墙上发黄的照片,“你看,这是二十年前的街道,那时候灯还是纸糊的呢。”我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照片里的街景和现在确实不太一样,但那种温馨的氛围似乎从未改变。
午后突然下起雨,我躲进一家茶馆避雨。茶馆老板很健谈,给我泡了杯本地的春茶。“石首小粉灯巷弄风情啊,说到底就是人情味。”他说着指了指窗外,“你看那些灯笼,晚上亮起来好看,其实白天看更耐看,每个灯笼的竹编骨架都不太一样,都是老街坊自己做的。”
雨停后,我在巷子深处发现了一家做传统灯笼的小作坊。老师傅正在给灯笼裱糊绸布,手法熟练得很。“现在会做这个的年轻人不多了,”他头也不抬地说,“不过前几天有个大学生来找我学,说想把这手艺传下去。”他脸上露出欣慰的表情,手里的活计却没停下。
黄昏再次降临,灯笼一盏盏亮起。我站在昨天那个位置,看着灯光逐渐连成一片。这条街的魅力,或许就在于它既保留了过去的痕迹,又自然地融入了现在的生活。石首小粉灯一条街不只是一个地点,更像是这座城市跳动的心脏,把温暖输送到每个角落。
离开时,我又遇见了昨天那位大爷。他正在收拾门口的花盆,看见我便说:“要走了啊?下次来可以去后面那条巷子看看,那里有棵百年槐树,夏天开花时香得很。”我点点头,心想这条街还有多少这样的惊喜等着被人发现。转身离开时,背后的灯光依然温暖,像是这条老街在轻声说着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