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城附近学生约100叁小时,麻城学生百人叁小时集结
这事儿说来挺有意思。那天下午朋友圈突然炸了,全是对于麻城附近学生约100叁小时的消息。我第一反应是啥活动这么热闹?后来打听才知道,原来是几个学校的学生自发组织去清理西山步道的垃圾。
你可能会问,怎么突然想起干这个?其实这事儿有铺垫。上周连着下了几场雨,山路两边到处都是被冲出来的塑料袋和饮料瓶。有个叫林浩的高二学生在班级群里发了段视频,镜头扫过灌木丛,红的白的塑料片挂在枝桠上,像打了难看的补丁。他在视频里就说了一句:“咱们周末去看看?”
从想法到行动
谁也没想到,就这么简单一句话,像颗种子似的发了芽。开始就他们班七八个同学在群里接龙报名,后来不知怎么传到了其他学校。职高的篮球队员来了,实验中学的文学社也加入了,连小学六年级的几个孩子都让家长陪着要来搭把手。等到周五晚上统计人数,嚯,不多不少刚好九十八人,加上两个半路碰见的登山爱好者,正好凑够百人规模。
周六早上七点,西山脚下来了不少人。组织者心里有数,把麻城学生百人叁小时集结安排得明明白白。工具是前一天凑钱买的,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袋分开,每组还配了捡拾器和手套。有个细节特别打动人——有个女生从家里带了整整一箱矿泉水,说怕大家干活口渴。
叁小时能干什么?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刚开始大家还嘻嘻哈哈的,等真正干起活来都认真了。山坡陡的地方,男生在前面捡,女生在后面接应,形成条人力传送带。有个戴眼镜的男生特别细心,专门抠石缝里的烟头,他说这些最难降解。
说来也怪,平时这些孩子在家可能连被子都懒得迭,这会儿却比谁都认真。有个胖乎乎的男生满头大汗,校服后背湿了一大片,还乐呵呵地说这比打游戏有成就感。两个女生为半个埋在土里的包装袋较劲,非得把它完整挖出来才罢休。
到十点钟收工的时候,山脚下堆起来的垃圾袋像座小山。具体数没人统计,但光是塑料瓶就装满了六个大编织袋。最让人欣慰的是,经过的地方真的变样了——原本被垃圾覆盖的草丛露了出来,石阶上的污渍也被冲刷干净。
下山时遇到晨练的大爷,听说这群孩子干了什么,非要给大家买冰棍。推辞不过,百来人就在树荫下吃着老冰棍,那场面看着还挺温馨。大爷感慨说,现在年轻人真不赖,比他们那会儿强。
这事儿过去好几天了,但后续影响还在。有家长在群里说,孩子现在出门都记得带购物袋,尽量不用塑料袋。还有个班主任发现,班上学生最近特别爱护教室卫生,值日都比以前认真。
可能有人会觉得,不就是捡个垃圾嘛。但你想啊,百来个半大孩子,放弃周末懒觉时间,顶着太阳干叁小时体力活,这事儿本身就不简单。他们图什么?既没有学分也没有奖金,纯粹就是觉得该做点什么。
我后来问过组织者之一的林浩,他说最开始真没想这么多。就是看着难受,觉得该动手做点什么。结果消息传开,麻城附近学生约100叁小时就这么凑成了。他说最感动的是,原来有这么多同龄人和他想的一样。
现在偶尔还能在本地论坛看到那天的照片。照片里孩子们的笑脸特别真实,有的是扛着垃圾袋的狼狈样,有的是休息时互相递水的瞬间。这些画面比任何说教都来得有力,让人相信有些事情正在悄悄改变。
或许这就是年轻人该有的样子吧——看见不顺眼的,不光是吐槽,而是挽起袖子说干就干。叁个小时确实干不了惊天动地的大事,但足够让一段山路恢复它本该有的模样,也足够在百来个年轻人心里种下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