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修车品茶蚕蚕群,晋城汽修休闲交流群组
最近在晋城,有个挺有意思的群聊慢慢火了起来。就是这个“晋城修车品茶蚕蚕群”,也有人管它叫“晋城汽修休闲交流群组”。乍一听这组合有点奇怪对吧?修车和品茶,一个满手油污,一个闲情逸致,怎么就给凑到一块儿去了呢?
我也是经朋友介绍才加进去的。刚进群那会儿,正看见有人在讨论涡轮增压的保养问题,聊得热火朝天。过了十来分钟,话题突然转到了一种新到的武夷岩茶上,有人拍了个茶汤颜色的照片,红亮透澈,群里立马又开始了对于水温控制和冲泡手法的交流。这种画风的快速切换,刚开始还真让人有点不适应。
两个圈子的意外碰撞
慢慢地我发现了,这个群其实就是把两个八竿子打不着的圈子揉在了一起。开修车铺的老张在群里最活跃,他那边经常是左手拿着扳手,右手端着紫砂壶。有次他在群里说:“你们发现没,调发动机跟泡茶是一个道理,都得讲究个火候。发动机混合比调不好就费油,茶水温度掌握不好就浪费了好茶叶。”这话一说,群里顿时刷了一串“有道理”。
还别说,这种跨界交流真能碰出些意想不到的火花。上个月,有个小伙在群里抱怨车子怠速不稳,七嘴八舌给了好多建议都没解决。后来群里一位开茶楼的女老板随口问了句:“你这几天是不是加了别的加油站的油?”一语惊醒梦中人,小伙子第二天换了加油站,问题还真就解决了。女老板笑笑说:“我们品茶的人舌头灵,对细微差异敏感,你这车喝不对油,跟人喝不对茶一样,都会闹脾气。”
这种例子在群里还真不少。有时候聊着聊着刹车片,突然就有人分享起刚入手的老白茶;刚说完钣金喷漆的注意事项,接着就开始讨论哪种水泡茶最好。两种完全不同的知识体系在这里交织,倒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氛围。
不仅仅是修车和品茶
这个晋城修车品茶蚕蚕群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只是交流技术的地方了。群里定期会组织线下活动,有时候是在某家修车厂,大家边喝茶边讨论最近遇到的疑难杂症;有时候直接约在茶馆,引擎盖一打开,茶杯一摆,就成了个小型的技术沙龙。
我参加过两次,那种场面特别有意思。一群大老爷们围着发动机,手里却都端着茶杯,说到激动处比划起来,还得先把茶杯放下,免得溅到发动机上。这种场景,放在别处还真见不着。
老刘在群里算是个老大哥了,他跟我说:“其实啊,修车是生计,品茶是生活。咱们这群人,就是把这两样糅到一块儿了。”他开了二十多年修车店,最近几年爱上茶道后,居然把休息室改成了茶室,顾客等着取车的时候,能坐下来喝杯茶,聊聊天。“生意反而更好了,”老刘笑着说,“人家觉得我这有人情味。”
这个晋城汽修休闲交流群组不知不觉已经运作了大半年,成员从最初的几十人发展到现在的叁百多人。除了核心的修车和品茶话题,偶尔也会有些别的交流。比如谁家孩子上学遇到问题,群里你一言我一语就能给出不少建议;谁需要找装修工人,马上就能拿到好几个靠谱的电话号码。
这种看似随意的组合,反而创造了一种特别舒服的交流环境。没有纯粹技术群的严肃,也没有纯闲聊群的无聊,两种话题交替出现,让这个群保持了恰到好处的活跃度。有时候我在想,也许生活和工作的平衡,就是这个晋城修车品茶蚕蚕群带给每个人最实在的东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