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武水磨工作室喝茶,水磨坊茶室品茗闲谈
穿过邵武那条熟悉的老街,青石板路被雨水洗得发亮,转过巷口就听见了潺潺水声。木质招牌上"水磨工作室"四个字已经有些褪色,倒是窗台上那几盆薄荷长得正好。
推门时铃铛叮当作响,老板老陈正在柜台后碾茶,头也不抬地说:"今天有刚到的凤凰单丛,给你留了一罐。"我笑着在靠窗的老位置坐下,看窗外水车慢悠悠转着,水流声和茶香混在一起,这种感觉啊,怎么说呢,就像把时间也泡软了。
水磨声声催茶香
老陈端来茶具的动作总是慢条斯理的。他拎起陶壶往盖碗里注水,蒸汽模糊了镜片:"现在的人总说忙,可你听这水磨转了叁十年,它急过吗?"
我捧起温热的茶杯,忽然想起第一次来这儿还是十年前。那会儿总想着往外跑,现在倒觉得,能在这样的午后安心喝茶,才是难得的福气。
邻座来了对年轻情侣,女孩好奇地问为什么叫水磨工作室。老陈一边温杯一边解释:"祖上就是靠水磨坊起家的,后来改成茶室,留着这水车,算是念想。"水流带动木轮发出吱呀声,确实比空调舒服多了。
说到邵武水磨工作室喝茶的妙处,大概就是这份恰到好处的旧。不是刻意做旧的复古,而是像老陈那把养了十年的紫砂壶,包浆都是时光自然留下的。
茶汤里的老时光
第二泡茶汤颜色更深了,花香里带着蜜韵。老陈往茶海里分茶时说:"好茶要等,就像隔壁张奶奶做豆腐,用石磨慢慢磨才香。"
这话让我想起小时候外婆家的石磨,现在想想,那时候觉得寻常的东西,现在都成了稀罕物。水磨坊茶室品茗闲谈时,常会生出这种错觉——好像推开这扇门,就能把快节奏的生活暂时关在外面。
窗外飘起细雨,水声更响了。有个常客推门进来,衣服还沾着雨珠:"老规矩,还是要你那水仙。"不用多说,老陈已经摆好了他惯用的那只龙泉杯。
其实想想,现代人追求的各种"慢生活",不就是这样么?不需要刻意跑到山里,就在城市角落找个舒服的地方,安静地喝杯茶,说说话,或者发发呆。
茶过叁巡,老陈又续了水。他说最近有些年轻人来拍照,拍完就走,连茶都没喝明白。"不过也有留下来的,上回有个小伙子,现在每周都来学茶。"
雨渐渐停了,阳光从云缝里漏出来,照得水车溅起的水珠闪闪发亮。我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茶汤正好温润适口。老陈擦着杯子忽然说:"明年想在后院搭个葡萄架。"
看来这水磨坊的声音,还要伴着茶香继续响下去。至于我嘛,大概还会常来,毕竟这种让人心安的地方,现在真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