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喝茶上课群,大庆品茶学习交流圈
那天刷手机,突然看到一个挺有意思的群名——大庆喝茶上课群。说实话,第一眼我就被吸引住了。喝茶就喝茶,上课就上课,这俩词放一块儿,怎么就觉得特别对味儿呢?
抱着几分好奇,我点了申请加入。没想到,这随手一点,还真让我发现了个新天地。这个群,说白了就是个大庆品茶学习交流圈,可里头的内容,比我想象的要有趣多了。
茶香里的慢生活
群里最让我感触的,是那种不慌不忙的节奏。现在大家多忙啊,走路都带风,说话像发电报。可在这儿,大伙儿聊的是“这泡龙井该怎么闻香”,是“紫砂壶要不要一壶一茶”。有个大姐发了段视频,她家阳台摆满了茶具,说每天再累,也要抽半小时给自己泡壶茶。“这不叫浪费时间,”她说,“这叫给自己充电。”
这话真说到我心坎里去了。想想也是,我们总在赶路,却忘了为什么出发。在这个大庆喝茶上课群里,我学会了停下来。哪怕只是十分钟,安安静静地喝杯茶,感觉整个人都松快了。
学问都在杯子里
你可别以为这就是个闲聊群。这里头讲究可多了,光是一个水温就能讨论半天。绿茶多少度?红茶多少度?不同茶叶不同对待,就像对待不同性格的人。
记得有次我买了饼普洱茶,撬开来不知道怎么处理。在群里一问,好家伙,十几条回复涌过来。有教我先醒茶的,有提醒我注意水线的,还有个老茶客特别叮嘱:“头叁泡快进快出,别闷着了。”按照他们说的方法一试,那茶汤果然透亮,入口顺滑。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叫“上课群”——这真是实打实在学本事啊。
在这个大庆品茶学习交流圈里,没有高高在上的老师,每个人都是学生,也都是先生。你教我如何分辨岩茶的岩韵,我告诉你怎样保存绿茶能保鲜,他来分享茶席布置的心得。这种互相学习的氛围,让人特别舒服。
茶桌上的人情味
最让人温暖的,还是这里的人情味。上个月,群里组织了个小型茶会,就在一位茶友的工作室里。去之前我还担心会不会尴尬,毕竟大家只在网上聊过。
结果一进门,茶香扑面而来,几位先到的茶友正帮忙洗茶具。有人带了自家做的茶点,有人贡献了珍藏的老茶。那天我们喝了四五种茶,从清香型的铁观音喝到醇厚的熟普,聊茶经,也聊生活。聊到兴起时,一位退休的老教师还即兴背了段《茶经》。
那种感觉真好,素未谋面的人,因为对茶的兴趣坐到一起,没有功利,没有计较,只有共同的喜好和真诚的交流。这大概就是这个大庆喝茶上课群最珍贵的地方——它不只是教你怎么喝茶,更是帮你找回了一种与人相处的方式。
现在啊,我已经养成习惯了。每天工作间隙,都会泡上一杯茶,有时候是简单的玻璃杯泡绿茶,有时候是正经的功夫茶。每次端起茶杯,就会想起群里茶友常说的那句话:“喝茶不必太复杂,但要对得起这片叶子。”在这个什么都求快的社会里,能有这么个地方让人慢下来,品品茶,学点东西,交交朋友,真是挺难得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