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火车站附近站街,沧州车站周边临街
提起沧州火车站附近站街,许多老沧州人都会露出会心一笑。这里说的“站街”可不是什么特殊含义,就是字面意思——站在街边。要知道,火车站周边永远是城市最有烟火气的地方之一。
我上次路过沧州车站周边临街,大概是傍晚五六点。夕阳把建筑染成暖黄色,出站口瞬间涌出的人流,像开闸的洪水,哗啦一下就散进了各条街道。拉着行李箱的学生、背着大包小包的务工人员、还有一边打电话一边张望的商务人士,形形色色的人在这里交汇。
老街的味道
车站对面的小吃街早就亮起了灯。麻辣烫的雾气混着烧烤的烟火,那股味儿啊,隔着半条街就往鼻子里钻。老板娘站在店门口,一边擦手一边招呼:“刚下的车吧?进来吃点热的,有汤有饭!”她就在那儿自然地站着,聊着,这就是最地道的沧州火车站附近站街场景——朴实,热情,带着点儿江湖气。
再往西走几步,水果摊的大爷正把最后一箱苹果搬进屋。我问他生意怎么样,他摆摆手:“凑合吧,现在人都网上下单啦。”话是这么说,可他的摊位收拾得干干净净,各种水果摆得整整齐齐。这条沧州车站周边临街的商铺,很多都是开了十几二十年的老店,见证了多少人的迎来送往。
要说变化,确实不小。记得十年前这条街还是水泥路面,现在都铺上了柏油。街角的报刊亭变成了便利店,但卖报纸的大姐还在,只是兼着卖饮料和零食。她认得好多老顾客,见面总要聊上几句:“孩子上大学了吧?”“最近身体怎么样?”这种人情味儿,是再发达的电商也替代不了的。
走着走着,看见几个年轻人站在路边等车,低头刷着手机。这让我想起没有智能手机的年代,大家出了车站,第一件事就是找公用电话,或者直接站在路边拦出租车。现在方便是方便了,但好像少了点什么。
夜幕完全降临,路边的大排档开始热闹起来。几张简易桌子,几把塑料凳子,就能撑起一个生意。炒菜的滋啦声、碰杯的清脆声、聊天的笑声,混成一片。有刚下火车的人拖着行李直接坐下,先要瓶啤酒解乏。老板忙前忙后,还不忘叮嘱:“箱子靠里放,别绊着人。”这种细致的关心,让人觉得特别踏实。
火车站周边的街道就像城市的客厅,谁来谁走都要经过这里。它不完美——有些拥挤,有些嘈杂,但特别真实。每条沧州车站周边临街的道路,都承载着太多故事:重逢的喜悦、离别的惆怅、为生活奔波的疲惫,还有那些简单却温暖的相遇。
或许再过几年,这里的面貌又会改变。但我想,那种站在街边招揽生意的热情,那种陌生人之间的短暂交流,那种属于火车站特有的忙碌与温情,应该会一直延续下去。毕竟,这就是生活最本来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