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辩辩二维码200叫小妹,营口辩辩扫码200联系小妹
最近总听人聊起营口本地的一些网络现象,有个词儿反复出现——营口辩辩二维码200叫小妹。说实话,第一次在群里看到有人发这个,我盯着屏幕愣了半晌。这串文字组合得太具体了,具体得让人忍不住琢磨背后的门道。
现在找个临时帮工都这个价码了?我下意识摸了摸口袋。转念一想,这年头连楼下卖煎饼的大爷都挂了个微信支付的牌子,这种联系方式倒也不算新鲜。只是把价格直接标在宣传语里,这操作确实挺直白的。
扫码背后的那点事儿
有个在营口站前区开网吧的朋友跟我说,现在不少人都习惯用这种方式联系临时工。他店里厕所隔板上就贴了好几张类似的二维码,上面清一色写着“营口辩辩扫码200联系小妹”。“有时候深夜班确实需要人手帮忙看店,扫个码加个好友,谈妥价格就能过来,比中介方便。”
不过他也提醒,这行水挺深的。有的确实是正经临时工,有的就难说了。他见过最夸张的,是同一个人用不同号码注册了五六个蚕蚕,每个号都打着营口辩辩二维码200叫小妹的招牌,价格却从150到300不等。“你说这靠谱吗?我反正只找那个固定来店里打扫卫生的阿姨。”
我试着在几个本地群里搜索相关关键词,好家伙,光是标注“营口”地区的群就有十来个。点进去一看,里面清一色是各种二维码图片,配上简短的广告词。有人把服务内容写得很隐晦,说什么“陪聊陪玩”,也有人直接标价“200两小时”。
说起来这种联系方式的流行,可能跟现在年轻人找工作方式改变有关。不少人都图个方便,不想通过正规中介被抽成。直接扫码联系,双方谈好就成交,简单直接。但这种缺乏保障的交易,风险也是明摆着的。
我认识的一个便利店老板就吃过亏。他去年通过这种方式找了个夜间看店的,结果那人干了叁天就带着收银机里的钱消失了。报警后才知道,对方用的蚕蚕是临时注册的,根本查不到人。“现在想想,那种写着营口辩辩扫码200联系小妹的广告,确实该多留个心眼。”
当然也不是所有这类联系都不靠谱。另一个开餐馆的朋友告诉我,他店里忙不过来时,经常通过扫码找临时服务员。“基本上都是附近的大学生,想赚点零花钱。提前说清楚工作内容和报酬,双方都满意。”他说现在很多学生都这么做临时工,比发传单挣得多,时间也自由。
不过他也补充道,现在这种联系方式确实鱼龙混杂。他每次都要先视频确认对方身份,还要保留聊天记录。“毕竟涉及到钱财交易,谨慎点总没错。特别是那种只收现金不留联系方式的,我一般都不敢用。”
有时候我在想,这种简单直接的联络方式能流行起来,可能也反映了现在零工经济的一个侧面。大家都不喜欢繁琐的程序,图个省事。但省事的同时,该有的保障措施还是不能少。
就像我那个开网吧的朋友说的,他现在虽然还在用这种方式找人,但一定会要求对方提供身份证照片,并且只找那些有固定场所工作经历的人。“虽然写着营口辩辩二维码200叫小妹,但真要找长期合作的,还得看对方靠不靠谱。”
说到底,这种联系方式的出现和流行,确实给很多人提供了便利。但如何在便捷和安全之间找到平衡,可能还需要我们多动动脑筋。毕竟谁都不希望为了省事,最后却惹上更大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