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阳约附近的初中生一次500,当阳初中生约附近500一次
这几天在家长群里看到个挺让人揪心的话题,说是当阳约附近的初中生一次500的事儿传得沸沸扬扬。刚开始我还纳闷,初中生怎么突然扯上这么大数额的零花钱了?后来才慢慢咂摸出味儿来——这说的根本不是零花钱的事儿。
我家楼下小卖部的老板娘前两天拉着我念叨,说她闺女同学的姐姐就在那片中学读书,最近老看见有些社会青年在校门口转悠。有个戴鸭舌帽的男生经常蹲在奶茶店门口,见到穿校服的学生就凑过去搭话。你说这些半大的孩子,正是对什么都好奇的年纪,万一被带偏了可怎么办?
藏在零花钱背后的隐患
我特意找了当老师的表妹打听,她说现在确实有些不良中介盯着中学生。那些孩子可能就是为了买个新手机,或者想凑钱去看演唱会,轻轻松松就能被“兼职日结”之类的幌子骗过去。表妹说学校最近还专门开了安全教育课,可有些孩子总觉得危险离自己很远。
记得上周在菜市场碰到邻居张阿姨,她急得嘴角起泡,说是儿子偷偷把压岁钱全取出来了。问他要做什么,孩子支支吾吾说同学介绍了个赚钱的活儿。后来仔细盘问才知道,原来有人在学校附近找初中生代写作业,开的价格还挺高。这种当阳初中生约附近500一次的交易,表面上看着是你情我愿,可细细想来,这不就是在教孩子走捷径吗?
其实孩子们未必真缺那几百块钱,就是青春期特有那种攀比心在作祟。隔壁单元的李姐说,她闺女最近老念叨同桌换了最新款的球鞋,言语间都是羡慕。现在的孩子接触的信息太多,反而容易迷失在物质比较里。
说来也巧,昨天傍晚我去学校接侄子,正好看见几个初中生在便利店门口商量什么事。有个瘦高个的男生一直晃着手机说“保证靠谱”,另一个戴眼镜的女生犹豫着要不要转账。我假装在旁边挑矿泉水,听见他们反复提到“当阳约附近的初中生一次500”这个说法,心里咯噔一下。
这不,今天早上送孩子上学时,特意绕到当阳路那边的学校门口转了转。果然看见电线杆上贴着些模棱两可的招聘广告,什么“轻松兼职”“日结佣金”,联系号码都是虚拟号段。要说这些人的手段也是不断翻新,现在都不直接写报酬了,改成用字母代号。
其实解决这个问题光靠堵是不行的。我姐夫在社区工作,他们说最近正在和周边的商铺搞联防。便利店、网吧、奶茶店都成了观察点,要是发现可疑情况马上通知学校。这个方法还挺聪明,既不会伤到孩子们的自尊心,又能形成保护网。
说到这儿想起个事儿,前阵子楼上的初中生小浩在小区花园里喂流浪猫,我随口夸了他两句。没想到这孩子特别开心,后来居然组织同学成立了护猫小队。你看,把孩子的精力引导到有意义的事情上,他们自然就不会被那些歪门邪道吸引了。
现在每次经过学校周边,看到那些穿着校服的身影,总会多留意几眼。这些正在成长中的少年,就像刚刚抽条的树苗,既需要阳光雨露,也需要有人及时扶正枝干。那些藏在暗处的诱惑,就像突然袭来的狂风暴雨,我们这些大人可得帮他们牢牢扎住根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