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川24小时上门茶,汉川全天候到店品茗
最近听说汉川这边兴起了一种24小时上门茶服务,我刚开始还挺纳闷:这年头连喝茶都能像点外卖一样随叫随到了?后来偶然在城南朋友家尝过一次,才明白这事儿还真有点意思。
那天晚上十点多,我们几个聊得正起劲,朋友突然拿起手机点了两壶茶。不到半小时,穿着工装的小哥就提着保温箱敲门了。掀开盖子时我惊了一下——茶汤冒着热气,配的茶点居然还是温热的。朋友笑着说:"他们家是全天候到店品茗和上门服务并行,茶坊离这儿就叁条街,相当于有个随时待命的茶室。"
当传统茶艺遇见现代节奏
其实仔细想想,这种模式挺巧妙的。白天你想慢慢品茶,可以直接去实体店坐着;晚上突然想喝茶,或者家里来客人,打个电话就有人送上门。我见过他们的保温装备,双层陶瓷壶配恒温套,据说能保证两小时内温度变化不超过五度。有次送来的凤凰单丛,开盖时那股蜜兰香扑鼻而来,和店里现泡的几乎没差别。
常订茶的李阿姨跟我说,她现在每周叁晚固定点一壶普洱:"儿子下班晚,到家都九点多了,以前想陪他喝杯茶总不方便。现在等他进门时点一壶,刚好在他洗完澡时送到,母子俩能坐着聊半小时。"她说着把茶海支在阳台茶几上,月光下的茶汤泛着琥珀光,确实比外卖奶茶有滋味得多。
茶坊主理人是个叁十岁左右的年轻人,他说最初是因为发现很多老茶客搬家后不方便过来,才试着做配送。"没想到最后成了二十四小时上门茶的常客里,年轻人比长辈还多。有个程序员每次熬夜写代码前都会点壶茉莉龙珠,说比咖啡提神。"
茶香里的烟火气
现在路过他们茶坊时,常能看见很有意思的画面:下午是穿着茶人服的传统客人在包间里斗茶,晚上变成年轻人拿着笔记本电脑在大厅喝茶工作,而深夜的取茶窗口总亮着暖黄的灯。上周下雨的午夜,我碰见外卖员小心翼翼地把茶箱绑在电动车后座,额外罩了层防水布——那瞬间突然觉得,这飘在夜色里的茶香,倒比白天更多了些人情味。
隔壁小区教古琴的赵老师现在上课都推荐学生订茶:"弹《梅花叁弄》时配他们家的杭白菊,水烧开的咕嘟声和琴弦的振动特别搭。"后来真有几个学生养成了习惯,每次上课前都先点好茶,等琴曲练完,茶汤温度刚好入口。
其实要说味道有多特别倒也不尽然,但这种随时能接上的茶缘,确实让喝茶这件事变得轻松自在。昨天看到茶坊新出了冷泡茶配送,突然想起《东京梦华录》里记载的汴京茶坊,那时的人恐怕也想不到,千年后的汉川,茶汤会以这样的方式流淌在楼宇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