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远哪个巷子有姑娘,附近街巷寻人处
那天路过招远老城区,突然被个老街坊拉住问路。他操着浓重的本地口音,搓着手有点不好意思:“兄弟,打听个事儿,招远哪个巷子有姑娘?”
我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他急着要找的是在城南开绣坊的女儿,手机没电了,只记得铺子大概在戏台子附近。这问题问得确实容易让人想岔,老城区巷子窄得像蜘蛛网,生人进去准转向。
巷子里的烟火气
我带着老爷子往深巷里走,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发亮。这时候正好是傍晚,家家户户飘出炒菜香味。有个大娘端着簸箕坐在门槛上拣豆子,隔壁传来小孩子背古诗的声音。老爷子看着这景象,突然笑了:“刚才急着找人,都没留意这些烟火气。”
我们边走边聊,他说女儿是为了传承姥姥的手艺才租下这老铺面。年轻人愿意回到老街做生意,挺不容易的。巷子口的杂货铺老板听见我们说话,探出头来:“找绣坊啊?往前走到第叁个岔路右拐,门口挂着蓝印花布的就是。”
转角遇到熟人
果然,拐过弯就看见那间绣坊。姑娘正低着头在绷架上刺绣,针线在她手里特别听话。抬头看见父亲,她赶忙放下活计:“爸你怎么找来的?我手机没电了正着急呢。”
老爷子指着我说:“多亏这位兄弟带路。你们这附近街巷寻人处可真不好找,要不是遇上热心人,我得转到天黑。”姑娘给我们泡了茶,说起在这附近街巷寻人问路的趣事。有次来个摄影爱好者,为了找最佳取景角度,在巷子里转悠了两个多小时。
茶香缭绕中,我看着窗外渐暗的天色。老城区的巷子虽然弯弯绕绕,却藏着最朴实的人情味。邻居们互相认得,生面孔进来总会有人留意。这种守望相助的感觉,在现代小区里反而少见了。
临走时姑娘送我到巷口,说以后要是再来这片,随时欢迎来喝茶。我回头看了眼巷子深处星星点点的灯火,突然理解了为什么有人愿意守着这些老巷子。在这里,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就隔着一扇虚掩的木门。
后来每次路过老城区,我都会想起那个傍晚。招远哪个巷子有姑娘这个问题,现在我可以告诉你——每条巷子里都有姑娘,有的是绣娘,有的是茶艺师,还有的是教书先生。她们让这些老巷子始终保持着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