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平大学城周边被称为炮楼,邻近楼群别称

发布时间:2025-11-04 08:31:12 来源:原创内容

一个称呼的由来

第一次听到“炮楼”这个说法,还是刚来恩平大学城那会儿。有个本地同学指着一片离学校不远的出租楼群,随口说了句:“走,去炮楼那边买点吃的。”我当时就愣了一下,心里直犯嘀咕:这都什么年代了,怎么还有炮楼?走近一看,才发现那儿就是一栋栋普通的居民楼,虽说外形方正正,楼层也不算太高,但跟历史上那种军事防御用的炮楼,可真是八竿子打不着。

后来待得久了,才慢慢品出点味儿来。你仔细看那些楼,为了提高出租率,很多房东把阳台都给封闭了起来,一个个窗户密密麻麻的,远远望过去,真有点像老照片里那些布满射击孔的碉堡。再加上住在这里的,绝大多数都是我们这些大学生,年轻人进进出出,显得格外热闹有生气。这“炮楼”的名字,估计就是这么来的,带着点学生之间互相调侃的戏谑劲儿。

时间一长,我发现不单单是这几栋楼有名字,连带着它旁边那片稍新一点的公寓,也被大家叫开了花。有的管它叫“副炮楼”,意思是它是“炮楼”的副产物;更有意思的叫法是“高射炮”,这估计是看那边楼房似乎稍微高那么一点点,同学们的想象力真是够丰富的。你看,这称呼就跟长了脚似的,自己会繁衍。

称呼背后的烟火气

说到底,这些别称能流传开,还是因为这片地方早就和我们学生的生活牢牢绑在了一块儿。楼下永远不缺小吃摊,麻辣烫、炒粉、手抓饼的香味能飘出老远;复印店、小超市、奶茶店更是灯火通明,开到深夜。每次复习到头晕眼花,和室友溜达过来吃个夜宵,感觉魂儿才算是回来了。

住在这里,图的就是个方便。离学校近,价格也相对实惠,虽然隔音效果可能不那么理想,但推开窗就能看到同学,喊一嗓子就能凑一桌饭局。这种紧密的、面对面的联系,是在规整的校园宿舍里很难体会到的。所以,“炮楼”这个词儿,听起来好像有点不客气,但实际上,它包裹着的是一种亲切感,是我们共同生活记忆的一个符号。

有时候在想,为什么这么一个看似随意的称呼,会有这么强的生命力?大概是因为它足够形象,也足够接地气吧。它不是官方命名的某某小区、某某花园,它带着草根的幽默和智慧,是学生们用自己的方式,给这片小天地打下的独特烙印。

现在,每次听到新生们也开始自然地使用“炮楼”这个说法,就觉得特别有意思。一个地方的称谓,就这样口耳相传,成了每一届学生心照不宣的默契。它可能不会被印在地图上,但却深深地刻在了每个在这里生活过的人的青春记忆里。这或许就是语言最鲜活、最生动的地方吧。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