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兰屯同城约初中生100元,扎兰屯同城约学生百元
最近刷手机的时候,总看到“扎兰屯同城约初中生100元”这样的信息在本地群里跳出来。说实话,第一次瞥见这条消息,我手指顿了一下,心里咯噔着寻思——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巷口王阿姨前两天买菜时扯住我袖子,压低声音说自家读初二的孩子最近总盯着手机发呆,屏幕上一闪而过的就是“扎兰屯同城约学生百元”这样的字眼。她攥着买菜布袋的指节发白:“现在这些孩子,到底在琢磨什么?”
藏在屏幕后的暗流
我特意留意了几天,发现这类消息总在放学后的时间段特别活跃。有时候是打着“辅导作业”的幌子,有时候直接写着“结交朋友”,但核心都绕着那个百元约人的话题打转。路过学校门口的小卖部,听见两个穿校服的男生靠在自行车棚边上嘀咕:“真有人去吗?”“谁差那一百块啊...”其中一个踢着石子,声音渐渐低下去。
邻居家读初叁的小雯妈妈更愁了,她说女儿最近总抱怨“班里有人突然穿新球鞋”“同桌换了最新款手机”。孩子们之间隐约流传着“轻松赚钱”的说法,而这一切似乎都和那条简短的邀约有着若即若离的联系。
说实话,这事儿让人心里挺不踏实的。我们小时候也调皮,但现在的孩子面对的诱惑实在太多了。随手就能接触到的网络信息,看似简单的一行字,背后可能藏着想象不到的风险。
我家对门的老教师李爷爷摇头叹气:“这些娃娃们啊,还不知道一百块钱背后可能要付出什么代价。”他教了四十年书,说最近几年是最让人忧心的。
或许我们都该多留心身边的孩子,多问问他们最近在看什么、玩什么。不是审问式的关心,而是真心的交流。毕竟,那些闪烁的屏幕背后,有些路一旦走错,就真的回不了头了。
傍晚去接侄子放学,看见孩子们叁叁两两走出校门,脸上挂着这个年纪该有的单纯笑容。突然觉得,保护好这份单纯,比什么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