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河出差怎么找当地的品茶,根河工作期间如何寻访本地茶饮
初到根河,寒气里的暖意追寻
这次来根河出差,一下车就被那股子凛冽的空气来了个下马威。都说这儿是中国最冷的地方,名不虚传。搓着手,心里头却琢磨着另一件暖乎乎的事儿——这大冷天的,上哪儿去找点地道的当地茶喝喝呢?这可不是为了附庸风雅,是真的想感受下,当地人用什么东西驱寒待客。
住进宾馆,安顿好行李,这事儿就成了我心里的一个念想。直接问路人“哪儿能品茶”?感觉有点怪,也问不出个所以然。索性,我换了个法子。晚上找了一家看起来当地人挺多的家常菜馆,点完菜,趁着老板闲下来的空当,递了根烟,随口聊起来:“老板,咱根河这地方,冬天这么冷,平常你们都喝点啥热饮暖身子啊?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本地茶叶?”
老板一听就乐了,一边擦着桌子一边说:“咱这儿啊,说专门的茶,跟你们南方可能不太一样。但我们有自己的一套。你看那柜台上摆的蓝莓干,咱有时候就拿这个泡水喝,酸酸甜甜的,暖胃。”他这么一说,我立马就来兴趣了。这蓝莓果茶,不就是最地道的根河本地茶饮嘛!
第二天工作间隙,我特意留意了一下。街边的一些特产店里,果然摆着各式各样的蓝莓果干、黄芪,还有我叫不上名字的草本植物。跟店主一聊,才知道他们管这个叫“喝野生的”。意思就是,大山里自然生长的东西,拿来泡水,既解渴又养生。这不就是根河人日常的“品茶”之道吗?
有了这个发现,我这根河出差找品茶的念头就更具体了。我不再执着于寻找一个像模像样的茶馆,而是开始留心那些当地人日常光顾的小店和他们的生活习惯。在一家老旧的供销社里,我甚至买到了用牛皮纸简单包装的、本地人自制的蒲公英根茶,据说清热去火。
工作的最后一天,合作方的几位本地同事特别热情,非要请我去家里坐坐。这一去,可算是让我见识了真正的“待客茶”。炉子上坐着一个大茶壶,里面咕嘟咕嘟煮着的,是红茶配上炒熟的稷子米,他们管这个叫“奶茶”,但和蒙古族的咸奶茶又不同,喝起来有股独特的焦香和米香。一位大哥说:“天冷,喝这个实在,暖和。”
捧着那碗热腾腾、香喷喷的奶茶,我心里一下子透亮了。我这趟寻访本地茶饮的经过,其实就是一个从迷茫到融入的过程。你抱着一个刻板的想法去找,可能处处碰壁;但当你放下姿态,走进他们的生活里去感受,最好的“茶”和最暖的情意,自然就来了。根河的茶,不在精致的茶具里,而在家家户户的火炉上,在那些看似平常的干果和草本里,更在本地人朴实无华的热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