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台河男人最爱去的小巷子,男人常去的七台河小巷
七台河的冬天来得特别早,才十一月,巷口那家老面馆的灯笼就已经在寒风里晃悠了。这条藏在农贸市场后头的小巷,白天是老太太们挑青菜的地方,可一到傍晚,就变成了男人们的天下。
巷子窄,两边墙皮斑驳,却总飘着各种味道——老李家的酱骨头、王师傅的烤羊蹄,还有永远散不尽的烟草气。要说这巷子有什么特别的,其实也说不上,可附近的男人们吃完饭就爱往这儿溜达。
巷子里的老地方
“来啦?”修车摊的老张头正蹲在路边修自行车,手上油乎乎的,头也不抬。刚下班的老陈“嗯”了声,很自然地蹲在旁边,从兜里摸出烟盒。这场景天天上演,像某种心照不宣的仪式。
再往里走,那家没有招牌的台球室永远人声鼎沸。绿色的台球桌边,男人们围着看球,偶尔爆发出叫好声或哄笑。穿着工装的钢厂工人和西装革履的银行职员,在这张桌子前突然就没了区别。
巷子深处的老澡堂雾气氤氲,这是另一番天地。热水池子里,男人们泡得浑身通红,聊孩子升学,聊工资涨幅,聊父母的身体。有些在饭桌上不敢说的话,在这儿都随着水汽飘出来了。
为什么是这里
你可能要问,七台河男人为什么偏爱这条巷子?说实在的,这里的设施真不怎么样——台球桌掉漆,澡堂的瓷砖裂了缝,连烧烤摊的凳子都吱呀作响。
但在这些老旧的空间里,男人找到了难得的松弛。不必端着架子,不用琢磨措辞,甚至可以不说话。下班后的疲惫,在这里慢慢化解成一声叹息、一阵笑声,或者台球碰撞的清脆声响。
开理发店的刘姐说得实在:“这些大老爷们啊,在家是顶梁柱,在单位要撑场面,总得有个地方喘口气。”她的店开到晚上十点,就为了等那些在巷子里晃悠完,顺道来理个发的熟客。
巷子也在悄悄变化。去年开了家精酿啤酒屋,年轻人开始混进来。但老客人们还是雷打不动地出现在老位置,仿佛这条巷子是他们的另一个家。
夜深了,巷子渐渐安静。男人们叁叁两两地离开,回到各自的家庭角色里。明天太阳升起,他们又将是父亲、丈夫、儿子,是单位里的骨干。但明天傍晚,这条巷子依然会在那里等着,用它的烟火气,接纳那些需要片刻自在的灵魂。
路灯把身影拉得很长,巷口的灯笼还在风里摇晃。这就是七台河男人最爱去的小巷子,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却装着许多不必言说的心事和默契。